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大气辐射论文--辐射平衡及热量平衡论文

中国西北干旱区荒漠和农田下垫面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参考文献第14-17页
第二章 实验介绍及资料处理第17-24页
    2.1 观测实验介绍第17-21页
        2.1.1“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实验”简介第17-19页
        2.1.2“干旱区均匀近地层观测实验”和“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蒸发实验”简介第19-21页
    2.2 观测资料及处理第21-23页
    参考文献第23-24页
第三章 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及研究方法第24-37页
    3.1 近地层各能量通量计算第24-28页
        3.1.1 净辐射第24-25页
        3.1.2 湍流通量第25页
        3.1.3 地表土壤热通量第25-28页
    3.2 近地层能量不闭合的研究方法第28页
    3.3 不同天气干旱区能量不闭合特征及季节变化第28-34页
        3.3.1 晴天、阴天的地表能量平衡第28-31页
        3.3.2 干旱区荒漠下垫面地表能量平衡的季节特征第31-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第四章 不同下垫面条件下能量平衡及影响机制第37-55页
    4.1 各补偿通量计算第37-39页
        4.1.1 能量平衡方程第37-38页
        4.1.2 空气热储存第38页
        4.1.3 垂直平流输送第38-39页
        4.1.4 生物量储热第39页
    4.2 荒漠下垫面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第39-44页
        4.2.1 空气热储存对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第39-41页
        4.2.2 垂直平流输送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第41-43页
        4.2.3 补偿通量对地表能量闭合度的影响第43-44页
    4.3 农田非均匀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第44-52页
        4.3.1 土壤热储存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第44-46页
        4.3.2 植被光合作用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第46-47页
        4.3.3 空气热储存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第47-48页
        4.3.4 生物量储热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第48-49页
        4.3.5 垂直平流输送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第49-50页
        4.3.6 补偿通量对地表能量闭合度的影响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第55-58页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55-56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56页
    5.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56-5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概论及高校新媒体的探索与研究--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二次开发的设计
下一篇:荟萃分析中用概括统计量与个体数据的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