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控制器及硬件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1.1 能源危机与新能源开发第7页
        1.1.2 太阳能光伏发电第7-8页
    1.2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现状与发展第8-11页
        1.2.1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概述第8-9页
        1.2.2 国外微型逆变器的发展现状第9-10页
        1.2.3 国内微型逆变器的发展现状第10-11页
    1.3 微型逆变器的数字化控制策略第11-12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第2章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系统分析第13-23页
    2.1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拓扑选择第13-15页
        2.1.1 传统反激变换器拓扑结构第13-14页
        2.1.2 双路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拓扑结构第14-15页
    2.2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结构分析与工作原理第15-19页
        2.2.1 微型逆变器结构分析第15-16页
        2.2.2 反激电路工作原理第16页
        2.2.3 工频逆变原理第16-17页
        2.2.4 反激电路工作模式第17-19页
    2.3 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与分析第19-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第23-47页
    3.1 并网电流控制策略分析第23-25页
        3.1.1 控制目标与方式第23-24页
        3.1.2 微型逆变器的调制方式第24-25页
    3.2 微型逆变器的数学建模第25-27页
    3.3 并网电流的控制器设计第27-30页
        3.3.1 比例积分控制器(PI)第27-29页
        3.3.2 比例谐振控制器(PR)第29-30页
    3.4 自适应比例谐振控制器分析第30-34页
        3.4.1 比例谐振控制器的闭环形式第30-31页
        3.4.2 基于爬山法的新型自适应带通滤波器分析第31-34页
        3.4.3 自适应比例谐振控制器实现第34页
    3.5 MPPT控制策略分析第34-38页
        3.5.1 光伏电池的特性第34-35页
        3.5.2 光伏电池数学建模第35-36页
        3.5.3 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第36-37页
        3.5.4 电压扰动观察法第37-38页
    3.6 PV电压外环设计第38-39页
    3.7 自适应比例谐振控制器仿真验证第39-41页
    3.8 并网电流仿真验证第41-44页
        3.8.1 PR与自适应PR仿真对比验证第41-43页
        3.8.2 PI与自适应PR仿真对比验证第43-44页
    3.9 光伏电池模型及MPPT仿真分析第44-46页
        3.9.1 光伏电池模型仿真分析第44-46页
        3.9.2 MPPT仿真分析第46页
    3.10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损耗计算第47-62页
    4.1 微逆主电路设计第47-52页
        4.1.1 高频主变压器设计第47-50页
        4.1.2 主功率管MOSFET参数计算第50页
        4.1.3 副边整流二极管参数计算第50-51页
        4.1.4 IGBT全桥参数计算第51页
        4.1.5 输入解耦电容参数计算第51页
        4.1.6 滤波器参数计算第51-52页
    4.2 系统损耗计算第52-57页
        4.2.1 损耗研究现状第52-53页
        4.2.2 基本损耗分析第53页
        4.2.3 导通损耗计算第53页
        4.2.4 开关损耗计算第53-55页
        4.2.5 变压器铜耗计算第55页
        4.2.6 变压器铁耗计算第55-56页
        4.2.7 损耗建模与仿真第56-57页
    4.3 微逆外围电路设计第57-59页
        4.3.1 过零检测和市电采样电路设计第57-58页
        4.3.2 电感电流采样电路设计第58-59页
    4.4 系统软件设计第59-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系统实验与分析第62-69页
    5.1 系统的实验仪器及实验平台第62-63页
    5.2 系统实验的关键波形验证第63-66页
    5.3 双路交错反激验证第66页
    5.4 不同控制器下的实验电流波形对比分析第66-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6.1 总结第69页
    6.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发表期刊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T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评价
下一篇:化瘀祛浊法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炎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