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小鼠胚胎干细胞高置信度lincRNAs的预测及其调控模式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7-34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1.1.1 课题背景第17-18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2 lincRNAs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1.2.1 lnc RNAs定义第19页
        1.2.2 lnc RNAs的分类第19-21页
        1.2.3 lincRNAs的基因组特征第21页
        1.2.4 lincRNAs的表达特征第21-22页
        1.2.5 lincRNAs调控基因表达第22页
    1.3 lincRNAs在发育中的功能第22-24页
        1.3.1 lincRNAs在胚胎发育中的调控作用第23页
        1.3.2 lincRNAs在ES细胞中的调控作用第23-24页
    1.4 lincRNAs的识别第24-28页
        1.4.1 lincRNAs的识别方法第24-25页
        1.4.2 基于RNA-Seq识别lincRNAs的流程第25-26页
        1.4.3 基于RNA-Seq识别lincRNAs的缺陷第26-28页
    1.5 增强子lincRNAs的研究进展第28-32页
        1.5.1 增强子lincRNAs的定义第29页
        1.5.2 增强子lincRNAs的特征第29-30页
        1.5.3 增强子lincRNAs的功能第30-31页
        1.5.4 增强子与启动子互作的识别第31-32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2-34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1.6.2 技术路线第33-34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4-54页
    2.1 实验材料第34-36页
        2.1.1 高通量测序数据第34页
        2.1.2 基因组注释数据第34-35页
        2.1.3 功能注释数据第35页
        2.1.4 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第35-36页
    2.2 生物信息学方法第36-48页
        2.2.1 转录组数据的处理分析第36-37页
        2.2.2 ChIP-Seq数据与DNase-Seq数据的处理分析第37-39页
        2.2.3 BS-Seq数据的处理分析第39-40页
        2.2.4 ChIA-PET数据的处理分析第40-41页
        2.2.5 预测lincRNA转录本TSS区域的模型第41页
        2.2.6 预测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lincRNAs的模型第41-43页
        2.2.7 机器学习模型的评价第43-44页
        2.2.8 网络拓扑特征分析第44-47页
        2.2.9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网络模型聚类第47-48页
    2.3 生物信息网站和软件第48-49页
    2.4 实验方法第49-53页
        2.4.1 总RNA的提取第49页
        2.4.2 RT-PCR第49-50页
        2.4.3 RACE第50-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3章 小鼠ES细胞高置信度新lincRNAs的预测第54-77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整合RNA-Seq数据识别小鼠ES细胞表达的lincRNAs第54-57页
    3.3 小鼠ES细胞表达的新lincRNAs转录本完整性的评价第57-61页
        3.3.1 已知转录本RNA-Seq数据覆盖深度分析第57-60页
        3.3.2 小鼠ES细胞新lincRNA转录本完整性分析第60-61页
    3.4 比较分析已知lincRNAs与蛋白质编码转录本的TSS区域第61-66页
        3.4.1 已知lincRNAs与编码转录本TSS区域的基因组特征分析第61-65页
        3.4.2 已知lincRNAs与编码转录本TSS区域的表观基因组特征分析第65-66页
    3.5 lincRNA转录本TSS区域的特征筛选第66-71页
        3.5.1 lincRNA转录本TSS区域基因组特征的筛选第66-69页
        3.5.2 lincRNA转录本TSS区域表观遗传特征的筛选第69-71页
    3.6 全基因组lincRNA转录本TSS区域的预测第71-73页
    3.7 lincRNA转录本TSS的修正及转录本完整性评估第73-76页
    3.8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4章 小鼠ES细胞新lincRNA的表征及实验验证第77-91页
    4.1 引言第77页
    4.2 小鼠ES细胞中表达的新lincRNAs基因组分布分析第77-79页
        4.2.1 小鼠基因组ES细胞lincRNAs分布第77-78页
        4.2.2 小鼠基因组ES细胞lincRNAs各染色体组分分析第78-79页
    4.3 小鼠ES细胞新lincRNAs的基因组表征第79-84页
        4.3.1 小鼠ES细胞新lincRNAs的转录本特征分析第79-82页
        4.3.2 小鼠ES细胞新lincRNAs的序列特征分析第82-84页
    4.4 小鼠ES细胞新lincRNAs的表观基因组表征第84-86页
    4.5 新lincRNAs的实验验证及序列分析第86-90页
    4.6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5章 小鼠ES细胞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lincRNAs的识别第91-116页
    5.1 引言第91页
    5.2 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lincRNAs的识别第91-100页
        5.2.1 lincRNAs与蛋白质编码转录本的组蛋白修饰特征比较第92-94页
        5.2.2 lincRNAs表达水平与组蛋白修饰的分析第94-95页
        5.2.3 增强子lincRNAs和启动子lincRNAs高置信度集合的识别第95-98页
        5.2.4 增强子lincRNAs和启动子lincRNAs高置信度集合的评估第98-100页
    5.3 调控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lincRNAs特征的识别第100-103页
        5.3.1 增强子lincRNAs和启动子lincRNAs特征调控元件的识别第100-101页
        5.3.2 增强子lincRNAs和启动子lincRNAs差异特征的评价第101-102页
        5.3.3 DNA甲基化与增强子lincRNAs和启动子lincRNAs表达的分析第102-103页
    5.4 基于回归模型的增强子lincRNAs和启动子lincRNAs的分类第103-107页
    5.5 增强子lincRNAs和启动子lincRNAs特征的表征第107-115页
        5.5.1 增强子lincRNAs和启动子lincRNAs转录本特征的表征第108-112页
        5.5.2 增强子lincRNAs和启动子lincRNAs序列特征的表征第112-114页
        5.5.3 增强子lincRNAs和启动子lincRNAs染色质修饰特征的表征第114-115页
    5.6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6章 小鼠ES细胞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关系的识别第116-138页
    6.1 引言第116页
    6.2 基于无监督学习方法预测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第116-121页
        6.2.1 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区域的组蛋白修饰相关性的研究第116-118页
        6.2.2 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区域的转录因子的相关性的研究第118-119页
        6.2.3 基于相关性的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关系的识别第119-121页
    6.3 染色质构象捕获数据识别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第121-130页
        6.3.1 基于Ch IA-PET数据的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的识别第121-124页
        6.3.2 基于公共数据库的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的识别第124-126页
        6.3.3 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关系高置信度集合的建立第126-128页
        6.3.4 基于相关性预测的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的评估第128-130页
    6.4 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网络构建及拓扑特征分析第130-134页
        6.4.1 基于高置信度的互作网络构建及拓扑特征分析第130-132页
        6.4.2 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子网络构建及拓扑特征分析第132-134页
    6.5 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网络模块识别及功能分析第134-137页
        6.5.1 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子网络的模块识别第134-135页
        6.5.2 增强子lincRNAs与启动子互作子网络模块的功能富集分析第135-137页
    6.6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结论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2页
附录Ⅰ第152-155页
附录Ⅱ第155-156页
附录Ⅲ第156-159页
附录Ⅳ第159-16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61-163页
致谢第163-164页
个人简历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商业银行公共职能探析--以无锡某银行为例
下一篇: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检验检疫服务的市场化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