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8-24页 |
| 1.1 CO在生物体内的药理作用 | 第8-11页 |
| 1.2 一氧化碳供体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4页 |
| 第二章 一氧化碳供体的合成、表征、CO释放能力及稳定性 | 第24-50页 |
| 2.1 前言 | 第24页 |
|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4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24-34页 |
| 2.3.1 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4-34页 |
| 2.3.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34页 |
| 2.3.3 CO供体中CO释放半衰期的测定 | 第34页 |
| 2.3.4 CO供体溶液的稳定性 | 第34页 |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8页 |
| 2.4.1 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理化性质 | 第34-36页 |
| 2.4.2 晶体结构分析 | 第36-44页 |
| 2.4.3 一氧化碳释放的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 2.4.4 pH对CO供体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48页 |
| 2.5 小结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 第三章 一氧化碳供体的毒性研究 | 第50-62页 |
| 3.1 前言 | 第50页 |
| 3.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50页 |
| 3.2.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 3.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0页 |
| 3.3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 3.3.1 目标分子对L929及Hela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活性 | 第50-51页 |
| 3.3.2 目标分子的细胞周期实验 | 第51页 |
| 3.3.3 目标分子的细胞凋亡实验 | 第51页 |
| 3.3.4 经口急性毒性 | 第51页 |
| 3.3.5 连续给药后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分析 | 第51页 |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 3.4.1 目标分子对L929及Hela细胞系生长抑制效应 | 第51-52页 |
| 3.4.2 目标分子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52-54页 |
| 3.4.3 目标分子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54-56页 |
| 3.4.4 目标分子的急性毒性及给药后的组织毒性 | 第56-59页 |
| 3.5 小结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 第四章 一氧化碳供体组织分布及代谢的初步研究 | 第62-69页 |
| 4.1 前言 | 第62页 |
| 4.2 材料及试剂 | 第62页 |
| 4.3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 4.3.1 实验动物给药、采集及处理方法 | 第62-63页 |
| 4.3.2 组织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 4.3.3 目标分子的肝脏匀浆代谢 | 第63页 |
| 4.3.4 目标分子的尿液代谢物分析 | 第63页 |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 4.4.1 目标分子的组织分布 | 第63-65页 |
| 4.4.2 目标分子中金属羰基的代谢 | 第65-66页 |
| 4.4.3 目标分子的尿液中代谢物的初步分析 | 第66页 |
| 4.5 小结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 在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 | 第72-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