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磁铁铅矿型LnMeAl11O19热障涂层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33页
    1.1 热障涂层引言第10-11页
    1.2 热障涂层的结构第11-12页
    1.3 热障涂层的制备技术第12-14页
    1.4 热障涂层材料性能要求第14-15页
    1.5 热障涂层陶瓷层材料研究现状第15-22页
        1.5.1 Y_2O_3稳定ZrO_2体系(YSZ)第16-19页
        1.5.2 稀土Ln_2Zr_2O_7体系第19-20页
        1.5.3 稀土 LnPO_4体系第20-22页
        1.5.4 其他结构体系第22页
    1.6 无机材料热物理基础第22-29页
        1.6.1 无机材料热传导理论第22-27页
        1.6.2 无机材料热膨胀理论第27-29页
    1.7 低热导率材料选择与制备原则第29-30页
    1.8 磁铁铅矿型LnMeAl_(11)O_(19)体系简介第30-32页
    1.9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2章 样品制备及性能表征方法第33-44页
    2.1 样品制备工艺第33-35页
        2.1.1 粉体制备第33-34页
        2.1.2 试样制备第34页
        2.1.3 SPS烧结技术第34-35页
    2.2 表征分析技术第35-44页
        2.2.1 热行为分析(TG-DSC)第35-36页
        2.2.2 结构表征第36-38页
        2.2.3 微观形貌表征第38页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8-39页
        2.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体发射光谱分析(ICP-OES)第39页
        2.2.6 热扩散系数测试第39-40页
        2.2.7 密度测试第40-41页
        2.2.8 热容测试第41页
        2.2.9 弹性模量测试第41-42页
        2.2.10 热导率计算第42-43页
        2.2.11 热膨胀系数测试第43页
        2.2.12 高温相稳定性及热辐射表征第43页
        2.2.13 激光粒度分析第43-44页
第3章 磁铁铅矿型LaMgAl_(11)O_(19)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第44-53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DSC-TG热行为分析第45-46页
    3.3 XRD相组成分析第46-48页
    3.4 微观形貌分析第48-49页
    3.5 纳米晶粒尺寸测试与计算第49-50页
    3.6 样品的热导率第50-52页
    3.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稀土六方铝酸盐ReMgAl_(11)O_(19)的热物理性能研究第53-62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XRD分析第53-55页
    4.3 热导率第55-57页
    4.4 杨氏模量第57-58页
    4.5 微观形貌及抗烧结性能第58-60页
    4.6 热膨胀系数第60-61页
    4.7 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La_(1-x)Sr_xMg_(1-y)Zn_yAl_(11-z)Ti_zO_(19)体系的多种声子散射第62-86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XRD分析第62-65页
    5.3 Raman光谱分析第65-67页
    5.4 微观形貌第67-71页
    5.5 热导率第71-73页
    5.6 热膨胀系数第73-75页
    5.7 晶体生长台阶第75-79页
    5.8 全声子散射模式第79-84页
    5.9 小结第84-86页
第6章 LaMeAl_(11)O_(19)的抗潮解性能及其潮解机理第86-104页
    6.1 引言第86页
    6.2 LaMgAl_(11)O_(19)材料的潮解第86-92页
        6.2.1 相结构分析第86-88页
        6.2.2 潮解可逆性分析第88-89页
        6.2.3 Raman与红外光谱分析第89-91页
        6.2.4 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第91-92页
    6.3 LaMgAl_(11)O_(19)材料的潮解机理第92-94页
    6.4 LaMgAl_(11)O_(19)材料的抗潮解性能的改善第94-98页
        6.4.1 LaMeAl_(11)O_(19)材料XRD分析第95页
        6.4.2 LaMeAl_(11)O_(19)材料的ICP-OES分析第95-98页
    6.5 LaMeAl_(11)O_(19)材料的抗潮解机理第98-103页
        6.5.1 LaZnAl_(11)O_(19)材料的抗水性测试第98页
        6.5.2 LaZnAl_(11)O_(19)材料的拉曼及红外光谱第98-99页
        6.5.3 LaZnAl_(11)O_(19)材料的HR-TEM/SAED第99-100页
        6.5.4 LaZnAl_(11)O_(19)材料的EDS及XPS表征第100-103页
    6.6 LaMeAl_(11)O_(19)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第103页
    6.7 小结第103-104页
第7章 LaZnAl_(11)O_(19)的抗烧结性能及红外热辐射特性第104-124页
    7.1 引言第104页
    7.2 高温相组成第104-106页
    7.3 微观形貌分析第106-108页
    7.4 LaZnAl_(11)O_(19)的红外辐射特性第108-114页
        7.4.1 LaZnAl_(11)O_(19)材料的高温热扩散系数第109-110页
        7.4.2 LaZnAl_(11)O_(19)材料的高温热导率第110页
        7.4.3 LaZnAl_(11)O_(19)材料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第110-112页
        7.4.4 LaZnAl_(11)O_(19)材料的介频与介温曲线第112-113页
        7.4.5 LaZnAl_(11)O_(19)红外热辐射贡献第113-114页
    7.5 LaZnAl_(11)O_(19)的中的双离子掺杂第114-122页
        7.5.1 LNZNAO的XRD第116-117页
        7.5.2 SEM分析第117-120页
        7.5.3 抗潮解性能第120页
        7.5.4 LNZNAO的高温热导率第120-122页
    7.6 小结第122-124页
第8章 结论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7页
致谢第137-13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零维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MiRNA及其合成通路相关基因在三疣梭子蟹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