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水系统油品泄漏对缓蚀阻垢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循环冷却水中柴油泄漏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生物酶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3 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4 阻垢剂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课题的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9-20页 |
1.3.1 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3.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0-21页 |
1.4.1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生物酶在柴油泄漏循环水中的应用 | 第21-40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1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3-39页 |
2.2.1 实验所选用柴油的性质 | 第23页 |
2.2.2 循环水水质分析 | 第23-25页 |
2.2.3 柴油投加量对循环水缓蚀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4 生物酶单体缓蚀性能研究 | 第26-32页 |
2.2.5 脂肪酶和漆酶对柴油的降解研究 | 第32-35页 |
2.2.6 生物酶的复配 | 第35-39页 |
2.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柴油泄漏对循环冷却水缓蚀效果的影响 | 第40-4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0页 |
3.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0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3.2.1 柴油泄漏对HEDP缓蚀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2 柴油泄漏对ATMP缓蚀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3 柴油泄漏对溶菌酶缓蚀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4 ATMP、溶菌酶和漆酶的复配 | 第45-47页 |
3.3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柴油泄漏对循环冷却水阻垢效果的影响 | 第49-5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9页 |
4.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4.2.1 柴油投加量对循环水阻垢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2 柴油的投加对ATMP阻垢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3 柴油的投加对HEDP阻垢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影响复配水处理药剂缓蚀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53-61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5.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53-54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5.2.1 p H对复配药剂缓蚀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2 温度对复配药剂缓蚀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5.2.3 有机物对复配药剂缓蚀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5.2.4 钙离子含量对复配药剂缓蚀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5.2.5 停留时间对复配药剂缓蚀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5.3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下一步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