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3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1.4.1 比较分析法 | 第10页 |
| 1.4.2 定性分析法 | 第10页 |
| 1.5 论文结构 | 第10页 |
|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社区银行研究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2.1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 2.2.1 金融共生理论 | 第13页 |
| 2.2.2 金融中介理论 | 第13-14页 |
| 2.2.3 金融规模经济理论 | 第14-15页 |
| 第三章 社区银行的特征 | 第15-17页 |
| 3.1 规模较小 | 第15页 |
| 3.2 资金运用于社区 | 第15页 |
| 3.3 服务费用低 | 第15-16页 |
| 3.4 融资类型 | 第16-17页 |
| 第四章 国外社区银行发展与启示 | 第17-24页 |
| 4.1 社区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现状 | 第17-23页 |
| 4.1.1 社区银行在美国--以安快银行为例 | 第17-21页 |
| 4.1.2 社区银行在日本 | 第21-22页 |
| 4.1.3 社区银行在欧洲 | 第22页 |
| 4.1.4 社区银行在澳洲 | 第22-23页 |
| 4.2 国外社区银行的成功对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启示 | 第23-24页 |
| 第五章 国内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分析—以民生社区银行为例 | 第24-31页 |
| 5.1 民生银行社区银行的概述 | 第24-26页 |
| 5.2 民生三亚分行社区支行的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 5.3 监管新规对民生银行社区银行的影响 | 第29-30页 |
| 5.4 商业银行开展社区支行的思考 | 第30-31页 |
| 第六章 中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31-34页 |
| 6.1 建立良好宏观经济环境的必要性 | 第31页 |
| 6.2 建立健全社区银行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 第31-32页 |
| 6.2.1 市场准入与退出要有法可依 | 第31-32页 |
| 6.2.2 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监管主体要明确 | 第32页 |
| 6.3 引领存款保险制度的持续推进 | 第32-33页 |
| 6.4 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的重要性 | 第33-34页 |
| 第七章 中国社区银行的发展与创新对策 | 第34-41页 |
| 7.1 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路径分析 | 第34-36页 |
| 7.1.1 引领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合法化 | 第34-35页 |
| 7.1.2 我国改造信用社的必要性 | 第35页 |
| 7.1.3 我国社区金融便利店的发展模式研究 | 第35页 |
| 7.1.4 我国民营资本组建社区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36页 |
| 7.2 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 | 第36页 |
| 7.3 引领自己的企业 | 第36-39页 |
| 7.3.1 建立牢固基础的必要性 | 第37页 |
| 7.3.2 形成公司价值定位的路径选择 | 第37-38页 |
| 7.3.3 建立公司信誉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 7.4 我国社区银行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分析 | 第39-40页 |
| 7.5 监管者角度的思考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