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基于压力测试的A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2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第20-21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1-24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4页
        1.3.2 研究方法第24页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4-26页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4-25页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25-26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其识别的理论分析第26-37页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其特征第26-29页
        2.1.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第26-28页
        2.1.2 商业银行流动风险的特征第28-29页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来源和表现形式第29-32页
        2.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来源第29-31页
        2.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形式第31-32页
    2.3 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方法第32-36页
        2.3.1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流动性风险量化的监管标准第33-34页
        2.3.2 巴塞尔协议下流动性监管的监测工具第34-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可行基础第37-42页
    3.1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主要方法第37-39页
        3.1.1 压力测试的概念第37-38页
        3.1.2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流程第38-39页
        3.1.3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原则第39页
    3.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可行性第39-41页
        3.2.1 商业银行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第40页
        3.2.2 我国监管机构的要求第40-41页
        3.2.3 流动性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第41页
        3.2.4 辅助条件的发展完善第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A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应用分析第42-65页
    4.1 流动性风险因子的选择第42-45页
        4.1.1 A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因素第42-43页
        4.1.2 确定流动性风险因子第43-45页
    4.2 情景设计第45-51页
        4.2.1 时间跨度第46页
        4.2.2 情景构造方法第46-50页
        4.2.3 A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情景设计第50-51页
    4.3 选择压力测试方法第51-62页
        4.3.1 基本模型的建立第51-55页
        4.3.2 敏感度分析第55-57页
        4.3.3 情景分析第57-62页
    4.4 风险决策第62-63页
    4.5 风险报告第63-65页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建议第65-72页
    5.1 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第65-67页
        5.1.1 在贷款投放中把握好期限错配的限度第65-66页
        5.1.2 持有适度的流动资产第66页
        5.1.3 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合理推动资产证券化第66-67页
    5.2 存款结构与负债管理第67-70页
        5.2.1 平衡负债的流动性风险与融资成本,寻求合理的存款结构第67-68页
        5.2.2 对资金来源进行敏感性分析第68-69页
        5.2.3 监测负债集中度,防止过度依赖单个资金来源第69-70页
    5.3 压力测试管理第70-72页
        5.3.1 构建符合国内银行实际的流动性压力测试系统第70-71页
        5.3.2 完善治理结构,将压力测试结果应用于整个风险管理流程第71-7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5页
    6.1 总结第72-73页
    6.2 存在的局限与展望第73-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治疗分析
下一篇:球形脂联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