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生物化学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论文

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产电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能源危机第12页
    1.2 水体中氨氮的来源与危害第12-14页
        1.2.1 水体中氨氮的来源第12-13页
        1.2.2 水体中氨氮的危害第13-14页
    1.3 氨氮废水传统处理技术第14-18页
        1.3.1 物理法去除氨氮第14页
        1.3.2 化学法去除氨氮第14-15页
        1.3.3 生物法去除氨氮第15-18页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简介第18-24页
        1.4.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概述第18-19页
        1.4.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9-20页
        1.4.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特点第20页
        1.4.4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子传递机理及中介体的作用第20-22页
        1.4.5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5 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1.5.1 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的基本原理第24-25页
        1.5.2 构型设计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的影响第25页
        1.5.3 操作运行条件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的影响第25-26页
    1.6 微生物燃料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7 本课题选取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7-30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2.1 主要的仪器材料和主要的实验设备第30-31页
        2.1.1 主要的化学试剂及原料第30页
        2.1.2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30-31页
    2.2 脱氮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第31-32页
    2.3 数据采集与计算第32-34页
第三章 厌氧活性污泥微生物燃料电池去除废水中氨氮及产电性能的研究第34-44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实验第35-36页
        3.2.1 阳极厌氧活性污泥的接种第35-36页
        3.2.2 阴极好氧活性污泥的接种第36页
        3.2.3 操作条件第36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2页
        3.3.1 启动阶段氨氮的去除及产电情况第36-37页
        3.3.2 阴极面积对氨氮去除效率及产电性能的影响第37-38页
        3.3.3 电极间距对氨氮去除效率及产电性能的影响第38-40页
        3.3.4 阴极室中溶解氧对氨氮去除效率及产电性能的影响第40-41页
        3.3.5 中间室氨氮浓度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氨氮的迁移规律第44-50页
    4.1 氨氮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迁移及转换过程第44-45页
        4.1.1 硝化作用第44页
        4.1.2 反硝化作用第44-45页
        4.1.3 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第45页
    4.2 氨氮迁移的动力学分析第45-48页
    4.3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大肠杆菌微生物燃料电池添加中性红和亚甲基蓝介体产电性能的研究第50-60页
    5.1 引言第50页
    5.2 实验第50-54页
        5.2.1 中性红和亚甲基蓝的作用原理第50-51页
        5.2.2 阳极大肠杆菌的接种第51-53页
        5.2.3 阴极好氧活性污泥的接种第53-54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4-58页
        5.3.1 无中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第54页
        5.3.2 以亚甲基蓝为中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第54-56页
        5.3.3 以中性红为中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第56-57页
        5.3.4 以亚甲基蓝与中性红为中介体时的输出电压第57-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2页
致谢第72-74页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解酸化预处理及凹凸棒土吸附深度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下一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游离PSA比值在中国人群前列腺癌诊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