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2页 |
1.1 苦荞麦的生物学特征 | 第13页 |
1.2 苦荞麦的食用价值 | 第13-14页 |
1.3 苦荞麦的药用价值 | 第14-16页 |
1.3.1 降血糖 | 第14-15页 |
1.3.2 降血脂 | 第15页 |
1.3.3 抗氧化 | 第15页 |
1.3.4 抗癌防癌 | 第15-16页 |
1.3.5 抗菌 | 第16页 |
1.3.6 降血压 | 第16页 |
1.3.7 抗疲劳 | 第16页 |
1.4 标准提取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国外关于标准提取物研究概况 | 第17页 |
1.4.2 国内关于标准提取物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背景 | 第18-19页 |
1.5.1 立题背景 | 第18页 |
1.5.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1.6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1页 |
1.6.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7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2章 四倍体苦荞麦种子黄酮类物质标准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 | 第22-32页 |
2.1 材料、药品与仪器 | 第22页 |
2.1.1 主要材料、药品 | 第22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22-30页 |
2.2.1 提取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2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页 |
2.2.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2.4 大孔树脂的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2.2.5 大孔树脂型号的选择 | 第24页 |
2.2.6 上柱条件的研究 | 第24-26页 |
2.2.7 水洗量的考察 | 第26-27页 |
2.2.8 洗脱溶剂的选择 | 第27-29页 |
2.2.9 洗脱剂用量的考察 | 第29页 |
2.2.10 验证实验 | 第29-30页 |
2.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3章 四倍体苦荞麦种子标准提取物芦丁含量的检测方法 | 第32-47页 |
3.1 仪器与试药 | 第32页 |
3.1.1 仪器 | 第32页 |
3.1.2 试剂与样品 | 第32页 |
3.2 色谱条件 | 第32-38页 |
3.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2-34页 |
3.2.2 流动相选择 | 第34-35页 |
3.2.3 色谱柱的选择 | 第35-36页 |
3.2.4 柱温的选择 | 第36-38页 |
3.3 提取工艺的考察 | 第38-40页 |
3.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38页 |
3.3.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38-39页 |
3.3.3 超声时间的选择 | 第39-40页 |
3.4 方法学考察 | 第40-44页 |
3.4.1 精密度试验 | 第40-41页 |
3.4.2 线性关系试验 | 第41-42页 |
3.4.3 溶液稳定性试验 | 第42页 |
3.4.4 重复性试验 | 第42-43页 |
3.4.5 回收率试验 | 第43-44页 |
3.5 样品测定 | 第44-45页 |
3.6 讨论 | 第45-47页 |
第4章 四倍体苦荞麦种子标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7-62页 |
4.1.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7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4.2 苦荞麦提取物的制备 | 第47-48页 |
4.3 苦荞麦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48-52页 |
4.3.1 试剂的配制 | 第48页 |
4.3.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方法 | 第48-49页 |
4.3.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 第49-52页 |
4.4 苦荞麦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52-56页 |
4.4.1 试剂的配制 | 第52页 |
4.4.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方法 | 第52-53页 |
4.4.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 第53-56页 |
4.5 苦荞麦提取物对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56-57页 |
4.5.1 试剂的配制 | 第56页 |
4.5.2 O_2~-·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56-57页 |
4.5.3 O_2~-·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 第57页 |
4.6 苦荞麦提取物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 | 第57-61页 |
4.6.1 溶液的配制 | 第57-58页 |
4.6.2 ·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58页 |
4.6.3 ·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 | 第58-61页 |
4.7 讨论 | 第61-62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页 |
5.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项目经费支持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