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焦作市政府公共管理中政务微博参与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SUMMARY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选题背景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理论意义第11-12页
            2、实践意义第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5页
        (二)公民参与理论第15-16页
    四、本文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6页
        (二)个案研究法第16-17页
    五、本文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一)研究的创新点第17页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政务微博的基本概述第18-25页
    一、相关核心概念界定第18-20页
        (一)微博第18页
        (二)政务微博第18-19页
        (三)参与机制第19-20页
    二、政务微博的特征第20-22页
        (一)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第20-21页
        (二)信息量大且呈现碎片化第21页
        (三)具有公共性和服务性第21页
        (四)参与主体多元化、互动性强第21-22页
    三、政务微博的功能第22-25页
        (一)调查民意的重要窗口第22页
        (二)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新渠道第22-23页
        (三)官方权威信息的发布平台第23-24页
        (四)引导舆论和监督政府的新工具第24-25页
第三章 焦作市公共管理中政府微博的参与现状第25-34页
    一、焦作市政务微博的基本状况第25-28页
        (一)行政级别的分布状况第25页
        (二)政务微博职能部门的分布状况第25-26页
        (三)政务微博开通时间的分布状况第26-27页
        (四)政务微博的粉丝量第27页
        (五)政务微博的发博量第27-28页
    二、焦作市政务微博的运用状况第28-34页
        (一)政务微博主页官方信息的完整程度第28-30页
        (二)政务微博的发博量、原创度及其内容第30-31页
        (三)政务微博的更新频率第31-32页
        (四)政务微博被转发、评论、点赞和回复量第32-34页
第四章 焦作市公共管理中政务微博参与中存在的问题第34-40页
    一、政务微博的微博昵称、实名认证制度不规范第34-35页
    二、政府部门对政务微博欠缺理性的认识第35-36页
        (一)政务微博功能定位不清晰第35页
        (二)政府部门对政务微博媒介意识落后第35-36页
    三、缺乏专业的政务微博参与制度第36-37页
        (一)缺乏专业的政务微博参与团队第36页
        (二)缺乏统一的参与制度第36-37页
    四、政府部门政务微博参与突发事件能力差第37-39页
        (一)权威消息发布不及时第37-38页
        (二)舆论引导不到位第38-39页
    五、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第39-40页
第五章 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健全焦作市政务微博参与机制的策略第40-46页
    一、制定政府对政务微博统一的管理制度第40-41页
    二、提高政府部门对政务微博的理性认识第41-42页
        (一)明确政务微博的功能和定位第41页
        (二)树立政府部门正确的身份定位和媒介意识第41-42页
    三、建设政务微博的专业团队第42-43页
        (一)选取政务微博专业人才,对人才进行各项培训第42-43页
        (二)设立专业岗位第43页
    四、构建完善的政务微博参与制度第43-45页
        (一)完善政务微博信息发布和回复制度第43-44页
        (二)构建政务微博舆情监测制度第44页
        (三)构建政务微博各部门联动制度第44-45页
    五、加强政务微博宣传和推广第45-46页
第六章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作者简介第55-56页
导师简介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谷正伦治理甘肃研究(1940-1946)
下一篇:广州市海珠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