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骨伤科论文--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论文

补骨丸联合轴向应力刺激治疗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临床资料第11-16页
    1. 病例来源第11页
    2. 诊断标准第11页
    3. 纳入标准第11页
    4. 排除标准第11-12页
    5. 中途剔除标准第12页
    6. 病例分组第12页
    7. 一般资料分析第12-16页
        7.1 四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比较第13页
        7.2 四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第13页
        7.3 四组患者的受伤因素情况比较第13-14页
        7.4 四组患者的内固定材料情况比较第14页
        7.5 四组患者的AO分型情况比较第14页
        7.6 四组患者的软组织情况比较第14-15页
        7.7 四组患者的治疗前骨折端手术进行次数情况比较第15-1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1. 主要器械与药品第16页
        1.1 叩击式骨应力叩击仪第16页
            1.1.1 骨应力叩击仪的构造第16页
            1.1.2 骨应力叩击仪的构造第16页
        1.2 补骨丸第16页
    2. 治疗方法第16-17页
        2.1 吅击组第16页
        2.2 中药组第16页
        2.3 联合组第16页
        2.4 空白组第16-17页
    3. 评价方法第17-18页
        3.1 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第17页
        3.2 患肢负重情况评分第17页
        3.3 Lane-Sandhu X线骨痂评分第17-18页
    4. 统计学分析第18-19页
第三章 结果第19-22页
    1. 临床疗效评价第19-22页
        1.1 负重情况评价第19-20页
        1.2 Lane-SandhuX线骨痂评分第20-21页
        1.3 临床骨折愈合时间第21-22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第22-27页
    1. 胫骨骨延迟愈合的特点第22-23页
        1.1 骨延迟愈合定义第22页
        1.2 骨延迟愈合的病因第22-23页
    2. 补骨丸组方依据、解析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第23-24页
        2.1 三期辨证论治的治则第23页
        2.2 组方依据及解析第23-24页
        2.3 补骨丸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第24页
    3. 应力刺激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第24-25页
        3.1 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第24页
        3.2 轴向应力刺激体现了中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原则第24-25页
    4. 补骨丸联合轴向应力刺激治疗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的作用第25页
    5. 问题与展望第25-27页
结论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1页
附录第31-35页
致谢第35-36页
文献综述第36-41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作者简介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循环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后路通道下行单边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