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混合价态六钒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后修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多酸修饰化学第11-14页
        1.2.1 配位键修饰第12-13页
        1.2.2 离子键修饰第13-14页
    1.3 共价键修饰第14-16页
    1.4 多钒酸种类及结构第16-20页
        1.4.1 同多钒簇第16-18页
        1.4.2 杂多钒簇第18页
        1.4.3 多钒酸的有机修饰化学第18-20页
    1.5 混合价态六钒酸衍生物及其应用第20-23页
        1.5.1 磁性及电学材料第20-21页
        1.5.2 催化材料第21-22页
        1.5.3 生物医学材料第22-23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混合价态六钒酸三羟甲基衍生物合成第24-50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第24-25页
    2.3 三羟甲基配体三取代六钒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25-37页
        2.3.1 化合物H_2[VIV_3VV_3O_(10_{NH_2C(CH_2O)_3}_3]·10H_2O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25-29页
        2.3.2 化合物Na_2[VIV_6O_7(OH)_3{(OCH_2)_3CCH_2OH}_3]·2H_2O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29-32页
        2.3.3 化合物(NH_4)_3[VIV_6O_8(OH)_2{(OCH_2)_3CCH_3}_3]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32-34页
        2.3.4 化合物(NH_4)_3[VIV_6O_8(OH)_2{(OCH_2)_3CC_2H_5}_3]·3H_2O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34-37页
    2.4 合成方法讨论第37-38页
    2.5 氧化态分析第38-41页
    2.6 紫外光谱第41-42页
    2.7 电化学研究第42-45页
    2.8 磁性测试第45-48页
    2.9 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混合价态六钒酸的芳香酸后修饰第50-81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第51-52页
    3.3 混合价态六钒酸衍生物后修饰产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52-71页
        3.3.1 化合物Na_(0.5)(Bu_4N)_(1.5)[V_6O_(10){(OCH_2)_3NHCOC6H_5}_3]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52-58页
        3.3.2 化合物Na_(0.5)(Bu_4N)_(1.5)[V_6O_(10){(OCH_2)_3NHCOC6H_4Cl}_3]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58-60页
        3.3.3 化合物Na_(0.5)(Bu_4N)_(1.5)[V_6O_(10){(OCH_2)_3NHCOC_6H_4Br}_3]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60-64页
        3.3.4 化合物[V_6O_(10){(OCH_2)_3NHCOC_6H_4I}_3]~(2-)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64-65页
        3.3.5 化合物Na_(0.5)(Bu_4N)_(1.5)[V_6O_(10){(OCH_2)_3NHCOC_5H_3S}_3]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65-68页
        3.3.6 化合物[V_6O_(10){(OCH_2)_3NHCOC_(10)H_7}_3]~(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68-69页
        3.3.7 化合物[V_6O_(10){(OCH_2)_3NHCOC_(14)H_9}_3]~(2-)、[V_6O_(10){(OCH_2)_3NHCOC_(17)H_9}_3]~(2-)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69-71页
    3.4 紫外及荧光光谱研究第71-74页
    3.5 电化学研究第74-78页
    3.6 氧化态分析第78-80页
    3.7 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混合价态六钒酸的长链烷烃羧酸后修饰第81-90页
    4.1 引言第81-82页
    4.2 实验试剂第82页
    4.3 两亲性混合价态六钒酸衍生物Na_(0.5)(Bu_4N)1.5[V_6O_(10){(OCH_2)_3NHCOC_9H_(19)}_3]、[V_6O_(10){(OCH_2)_3NHCOC_(13)H_(27)}_3]~(2-)和[V_6O_(10){(OCH_2)_3NHCOC_(17)H_(35)}_3]~(2-)的合成第82页
    4.4 化合物Na_(0.5)(Bu_4N)_(1.5)[V_6O_(10){(OCH_2)_3NHCOC_9H_(19)}_3]的结构表征第82-86页
    4.5 化合物[V_6O_(10){(OCH_2)_3NHCOC_(13)H_(27)}_3]~(2-)的结构表征第86-87页
    4.6 化合物[V_6O_(10){(OCH_2)_3NHCOC_(17)H_(35)}_3]~(2-)的结构表征第87-88页
    4.7 长链修饰产物的紫外光谱第88-89页
    4.8 长链修饰产物的电化学测试第89页
    4.9 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发型发式的变化看中国女性头饰的发展演变
下一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领襟造型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