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低速电动车LLC充电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电动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电动车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电动车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电动车充电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1.4 电动车对充电技术的要求 | 第14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第2章 充电理论概述 | 第17-29页 |
2.1 电池充电技术 | 第17-21页 |
2.1.1 动力电池 | 第17-18页 |
2.1.2 充电模式 | 第18-21页 |
2.2 充电器基本拓扑结构 | 第21-28页 |
2.2.1 前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拓扑选择 | 第23-25页 |
2.2.2 后级DC/DC变换器拓扑选择 | 第25-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 | 第29-39页 |
3.1 两类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第29-30页 |
3.1.1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第29页 |
3.1.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第29-30页 |
3.2 功率因数校正相关概念 | 第30-31页 |
3.3 Boost型APFC电路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3.4 Boost型APFC技术控制方案 | 第32-33页 |
3.5 Boost型APFC电路设计 | 第33-35页 |
3.6 Boost型APFC电路仿真分析 | 第35-38页 |
3.6.1 主电路模型 | 第35-36页 |
3.6.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设计方法的研究 | 第39-53页 |
4.1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 | 第39-41页 |
4.1.1 谐振变换器的FHA等效模型 | 第39-41页 |
4.2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特性分析 | 第41-50页 |
4.2.1 谐振变换器的FHA等效模型 | 第42-44页 |
4.2.2 谐振变换器的直流增益特性 | 第44-46页 |
4.2.3 谐振变换器的空载特性和短路特性 | 第46-47页 |
4.2.4 开关管实现ZVS的条件 | 第47-50页 |
4.3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控制方案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及仿真 | 第53-63页 |
5.1 谐振变换器主电路参数设计方法 | 第53-56页 |
5.1.1 谐振变换器主电路参数设计规范 | 第53-54页 |
5.1.2 谐振变换器主电路参数设计步骤 | 第54-56页 |
5.2 谐振变换器主电路参数计算及选型 | 第56-58页 |
5.2.1 主电路参数 | 第56-57页 |
5.2.2 变压器的设计 | 第57页 |
5.2.3 功率开关管的选择 | 第57-58页 |
5.2.4 副边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 第58页 |
5.2.5 输出滤波电容的选择 | 第58页 |
5.3 LLC谐振变换器仿真分析 | 第58-62页 |
5.3.1 主电路模型 | 第58-59页 |
5.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 第63-71页 |
6.1 STM32F051控制器简介 | 第63-64页 |
6.2 主电路设计 | 第64-65页 |
6.3 驱动电路设计 | 第65页 |
6.3.1 功率因数校正部分驱动电路 | 第65页 |
6.3.2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驱动电路 | 第65页 |
6.4 辅助电源设计 | 第65-66页 |
6.5 信号采样电路的设计 | 第66-67页 |
6.6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7-69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