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层技术的协作网络编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协作通信系统概述 | 第15-26页 |
·传统分集技术 | 第15-19页 |
·空间分集 | 第16-17页 |
·频率分集 | 第17页 |
·时间分集 | 第17-18页 |
·分集合并方法 | 第18-19页 |
·协作通信技术的提出 | 第19-20页 |
·协作通信的基本模型 | 第20-21页 |
·协作通信的协议介绍 | 第21-24页 |
·放大转发 | 第22页 |
·译码转发 | 第22-23页 |
·编码协作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网络编码技术 | 第26-35页 |
·网络编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无线网络编码的发展 | 第28-30页 |
·物理层无线网络编码 | 第30-33页 |
·XOR 网络编码 | 第30-31页 |
·叠加网络编码 | 第31-32页 |
·DNF 网络编码 | 第32页 |
·各种网络编码策略性能比较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联合叠加和去噪转发策略的物理层网络编码 | 第35-48页 |
·双向无线中继信道模型 | 第35-36页 |
·联合叠加和去噪转发策略的物理层网络编码 | 第36-38页 |
·系统吞吐量分析 | 第38-42页 |
·吞吐量的理论推导 | 第39-41页 |
·数值分析和仿真 | 第41-42页 |
·能够达到的速率对范围分析 | 第42-46页 |
·速率对范围的理论推导 | 第43-45页 |
·数值分析和仿真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联合去噪转发网络编码的双向机会中继 | 第48-61页 |
·双向机会中继信道的系统模型 | 第48-50页 |
·没有最佳中继选择时的成对误差率分析 | 第50-52页 |
·MA 阶段的PEP 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BC 阶段的PEP 性能分析 | 第52页 |
·最佳中继选择标准和统计 PEP 的分析 | 第52-57页 |
·MA 阶段的最佳中继选择准则和统计分析 | 第53-55页 |
·BC 阶段的最佳中继选择准则和统计分析 | 第55-57页 |
·数值分析和仿真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61-62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