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复杂储层数字岩心建立方法及声电特性模拟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创新点摘要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5页
        1.2.1 数字岩心构建方法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2 岩石声电属性模拟研究进展第22-25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第25-26页
    1.4 论文的总体结构第26-28页
第二章 孔隙性储层数字岩心构建方法第28-41页
    2.1 X射线CT建立三维数字岩心的方法第28-34页
        2.1.1 X射线CT扫描获取投影数据的基本原理第28-30页
        2.1.2 CT投影数据构建图像的方法第30-31页
        2.1.3 CT图像构建三维数字岩心的方法第31-34页
    2.2 过程模拟建立三维数字岩心的方法第34-39页
        2.2.1 沉积过程模拟第35-37页
        2.2.2 压实过程模拟第37页
        2.2.3 成岩过程模拟第37-39页
        2.2.4 岩心数字化第39页
    2.3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复杂储层特征及其数字岩心建模方法第41-50页
    3.1 复杂储层结构特征第41-44页
        3.1.1 复杂储层分类第41-42页
        3.1.2 复杂储层体积模型第42-44页
    3.2 裂缝性储层三维数字岩心的构建方法第44-48页
    3.3 层状结构三维数字岩心的构建方法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复杂储层岩石电性数值模拟研究第50-92页
    4.1 电性基本理论第50-51页
        4.1.1 电性拉普拉斯方程第50-51页
        4.1.2 Archie公式第51页
    4.2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确定孔隙空间流体分布第51-64页
        4.2.1 Shan-Chen格子玻尔兹曼模型第52-56页
        4.2.2 格子玻尔兹曼模拟参数的确定第56-62页
        4.2.3 储层岩石油水分布的确定第62-64页
    4.3 有限元法计算岩石的电阻率第64-75页
        4.3.1 数字岩心中单元划分和结点编号第65页
        4.3.2 有限元方法计算数字岩心电导率第65-74页
        4.3.3 各向异性有限元算法验证第74-75页
    4.4 裂缝性储层岩石电性特征第75-82页
        4.4.1 裂缝宽度对电性的影响第76-79页
        4.4.2 裂缝角度对电性的影响第79-81页
        4.4.3 裂缝对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影响第81-82页
    4.5 层状结构储层岩石电性特征第82-90页
        4.5.1 层状岩心电性特征第83-84页
        4.5.2 层状岩心电各向异性研究第84-88页
        4.5.3 双泥质指示因子饱和度模型第88-90页
    4.6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复杂储层岩石弹性数值模拟研究第92-107页
    5.1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第92-97页
        5.1.1 各向同性介质弹性理论第92-93页
        5.1.2 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理论第93-94页
        5.1.3 Voigt标记准则第94-97页
    5.2 有限元方法计算三维数字岩心的弹性模量第97-100页
        5.2.1 有限元方法的实现第97-99页
        5.2.2 TI各向异性介质的有限元方法第99-100页
    5.3 裂缝性储层岩石弹性特征第100-103页
        5.3.1 裂缝宽度对储层岩石弹性的影响第101页
        5.3.2 流体性质对裂缝性岩石弹性的影响第101-103页
    5.4 层状结构储层岩石弹性特征第103-105页
        5.4.1 夹层对储层岩石弹性的影响第104-105页
        5.4.2 流体性质对层状岩石弹性的影响第105页
    5.5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6.1 主要结论第107-109页
    6.2 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个人简历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遥感技术的黔西北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
下一篇:镇北—环江地区长4+5油层组砂体分布、成因及有利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