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水环境中六价铬及染料污染 | 第10-20页 |
1.1.1 水环境中六价铬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 第10-11页 |
1.1.2 水环境中六价铬污染的治理现状 | 第11-15页 |
1.1.3 水环境中染料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5-16页 |
1.1.4 水环境中染料废水的治理现状 | 第16-20页 |
1.2 氧化石墨烯的研究及应用 | 第20-22页 |
1.2.1 氧化石墨烯简介 | 第20-21页 |
1.2.2 氧化石墨烯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 壳聚糖的研究及应用 | 第22-25页 |
1.3.1 壳聚糖简介 | 第22-23页 |
1.3.2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5-2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器材与方法 | 第27-34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3页 |
2.2.1 氧化石墨悬浮液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2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改性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4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30-31页 |
2.2.5 目标污染物浓度的测定 | 第31-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材料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3.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4-35页 |
3.2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5-36页 |
3.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6页 |
3.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GEC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8-54页 |
4.1 GEC中各成分质量配比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反应时间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 溶液初始pH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4.4 吸附剂投加量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4.5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4-47页 |
4.6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47-51页 |
4.7 吸附热力学分析 | 第51-52页 |
4.8 吸附剂再生性能研究 | 第52-5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GEC_(153)复合材料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54-66页 |
5.1 GEC中各成分质量配比对CR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4页 |
5.2 反应时间对刚果红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5.3 溶液初始pH对刚果红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5.4 吸附剂投加量对刚果红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5.5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8-60页 |
5.6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60-63页 |
5.7 吸附热力学分析 | 第63-64页 |
5.8 吸附剂再生性能研究 | 第64-65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