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ET薄膜杂质在线检测仪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本课题主要任务及工作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薄膜杂质的检测与识别方案设计与算法分析 | 第14-24页 |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第14页 |
| 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4-15页 |
| 2.3 图像的预处理过程 | 第15-17页 |
| 2.4 薄膜杂质图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 第17-19页 |
| 2.5 LVQ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 | 第19-21页 |
| 2.6 薄膜杂质识别模型的构建和测试 | 第21-23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4-40页 |
| 3.1 系统总体硬件设计 | 第24-25页 |
| 3.2 微处理器模块电路设计 | 第25-26页 |
| 3.3 图像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第26-29页 |
| 3.3.1 光源系统和CCD器件的选择 | 第27-28页 |
| 3.3.2 电平转换电路 | 第28-29页 |
| 3.4 相机控制信号转换电路 | 第29-30页 |
| 3.5 实时数据缓存模块设计 | 第30-31页 |
| 3.6 外扩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 第31-33页 |
| 3.6.1 DDR2 SDRAM存储器设计 | 第31-32页 |
| 3.6.2 Nand Flash存储器设计 | 第32-33页 |
| 3.7 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第33-35页 |
| 3.7.1 串口电路设计 | 第34页 |
| 3.7.2 网络接口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 3.8 杂质标记模块设计 | 第35-36页 |
| 3.9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第36-39页 |
| 3.9.1 LM3150电源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 3.9.2 TPS54386电源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 3.10 时钟模块电路设计 | 第39页 |
| 3.11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0-52页 |
| 4.1 ARM端软件开发与设计 | 第40-45页 |
| 4.1.1 交叉编译环境 | 第40-41页 |
| 4.1.2 引导程序U-boot | 第41-42页 |
| 4.1.3 应用程序 | 第42-45页 |
| 4.2 DSP端软件开发与设计 | 第45-49页 |
| 4.2.1 集成开发环境 | 第45-46页 |
| 4.2.2 DSP/BIOS实时操作系统 | 第46页 |
| 4.2.3 薄膜杂质检测与识别算法程序设计 | 第46页 |
| 4.2.4 DSP系统中断设计 | 第46-48页 |
| 4.2.5 DSP系统任务设计 | 第48-49页 |
| 4.3 实验结果 | 第49-5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