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遥感论文

太湖黑水团水体光学特性及遥感监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6-24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0页
        1.2.1 黑水团发生机制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2 黑水团的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第19-20页
        1.2.3 小结第20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1 研究目标第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页
    1.4 论文技术路线第21-22页
    1.5 论文结构第22-24页
第2章 研究区与数据第24-3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4-25页
    2.2 实验室模拟实验及参数测量第25-27页
        2.2.1 实验室模拟实验材料与装置第25-26页
        2.2.2 样品采集与数据分析方法第26-27页
    2.3 黑水团野外调查及参数测量第27-33页
        2.3.1 地面实验时间及点位第27-28页
        2.3.2 表观光学量的测量第28-29页
        2.3.3 固有光学量的测量第29-30页
        2.3.4 水质参数的测量第30-31页
        2.3.5 野外巡查捕获的太湖典型黑水团现象第31-33页
    2.4 环境一号卫星数据及预处理第33-36页
        2.4.1 环境一号卫星数据多光谱相机的技术指标第33-34页
        2.4.2 环境一号卫星数据的预处理第34-36页
第3章 黑水团水体形成过程的光学特征分析第36-57页
    3.1 模拟实验过程中水体的变化情况第36-37页
    3.2 水体中的水质参数变化第37-40页
        3.2.1 溶解氧第37-38页
        3.2.2 酸碱度第38-39页
        3.2.3 氧化还原电位第39页
        3.2.4 叶绿素A浓度第39-40页
    3.3 水体固有光学量变化第40-49页
        3.3.1 总颗粒物吸收系数第40-42页
        3.3.2 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第42-44页
        3.3.3 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第44-46页
        3.3.4 CDOM吸收系数第46-48页
        3.3.5 水体总吸收系数第48-49页
    3.4 黑水团形成过程中的表观光学量变化第49-51页
    3.5 水质参数对遥感反射率的影响分析第51-56页
        3.5.1 单一组分浓度变化对遥感反射率的影响分析第52-54页
        3.5.2 不同组分浓度变化对遥感反射率的影响分析第54-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太湖黑水团的光学特性研究第57-69页
    4.1 黑水团水体与其他水体水质参数对比分析第57-59页
    4.2 黑水团水体与其他水体遥感反射率对比分析第59-60页
    4.3 黑水团水体与其它水体颗粒物吸收系数对比分析第60-62页
        4.3.1 总颗粒物吸收特性第60-61页
        4.3.2 色素颗粒物吸收特性第61-62页
        4.3.3 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特性第62页
    4.4 黑水团水体与其它水体CDOM吸收特性对比分析第62-63页
    4.5 黑水团水体吸收系数的影响因子分析第63-67页
        4.5.1 颗粒物吸收系数影响因子分析第63-64页
        4.5.2 CDOM吸收系数影响因子分析第64-66页
        4.5.3 不同水体组分对黑水团吸收系数的贡献分析第66-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太湖黑水团遥感监测第69-95页
    5.1 环境一号卫星黑水团水体光谱特征分析第69-75页
        5.1.1 环境一号卫星黑水团目视解译结果第70-74页
        5.1.2 黑水团水体与不同类型水体光谱特征分析第74-75页
    5.2 黑水团遥感提取模型构建第75-81页
        5.2.1 单波段第75-77页
        5.2.2 波段比值第77-79页
        5.2.3 最高峰高度第79-81页
    5.3 黑水团遥感提取模型适用性分析第81-93页
        5.3.1 不同时相黑水团提取结果第81-91页
        5.3.2 模型算法稳定性评价第91-92页
        5.3.3 模型算法精度分析第92-93页
    5.4 太湖黑水团空间分布特点第93-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在读期间参加的课题和取得的成果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去1500年东亚季风气候年代—百年尺度变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下一篇:基于气—水辐射传输模拟的水色参数一体化遥感估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