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制造与社会动员--毛泽东时代大寨的个案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导论:“新农村”与典型 | 第8-32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8-12页 |
| 二、典型、社会动员与国家 | 第12-20页 |
| 三、当社会学遭遇历史,或方法的思考 | 第20-23页 |
| 四、“大寨”:个案介绍和资料说明 | 第23-32页 |
| 第二章 典型:萌生与催发 | 第32-70页 |
| 一、合作化运动:从试点开始 | 第34-43页 |
| 二、先进与落后:分类的治理 | 第43-53页 |
| 三、村庄代理人:发现与培养 | 第53-67页 |
| 四、从试点到典型 | 第67-70页 |
| 第三章 典型的升级或拔擢 | 第70-95页 |
| 一、人民公社与大跃进:升级的氛围 | 第70-75页 |
| 二、地方学赶大寨运动:典型的推广 | 第75-80页 |
| 三、天时地利与人和:成为国家样板 | 第80-93页 |
| 四、运动中的典型 | 第93-95页 |
| 第四章 典型的建构 | 第95-121页 |
| 一、搭建宣传网络 | 第96-100页 |
| 二、从典型报道到展览 | 第100-109页 |
| 三、大寨:新农村的样板 | 第109-119页 |
| 四、作为符号与景观的村庄 | 第119-121页 |
| 第五章 典型的叙事 | 第121-150页 |
| 一、老陈的模范之路 | 第121-134页 |
| 二、大寨式“新农民” | 第134-142页 |
| 三、集体主义的劳动 | 第142-148页 |
| 四、村庄叙事的变奏 | 第148-150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150-164页 |
| 一、“树典型”:一种社会动员的路径 | 第150-153页 |
| 二、“大寨”:从样板到名村 | 第153-161页 |
| 三、尾声:新农村何处去 | 第161-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4-180页 |
| 附录 | 第180-184页 |
| 致谢 | 第184-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