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微电网的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内微电网的发展与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外微电网的发展与现状 | 第9-10页 |
1.2.3 微电网涉及的关键技术 | 第10-11页 |
1.3 微网的常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 第11-14页 |
1.3.1 交流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 第11-12页 |
1.3.2 直流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 第12-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任务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微网能量管理的经典控制方法与仿真分析 | 第17-29页 |
2.1 逆变器的数学建模 | 第17-19页 |
2.2 恒功率控制(PQ控制) | 第19-22页 |
2.2.1 风光微电源的两级式并网 | 第20页 |
2.2.2 基于有功和无功控制的PQ控制 | 第20-21页 |
2.2.3 仿真实例与不足分析 | 第21-22页 |
2.3 恒压恒频(V/f)控制 | 第22-25页 |
2.3.1 原理与特点 | 第22-23页 |
2.3.2 仿真与分析 | 第23-25页 |
2.4 微电网的基本控制策略 | 第25-26页 |
2.4.1 主从控制 | 第25页 |
2.4.2 对等控制 | 第25-26页 |
2.4.3 分层控制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交流微网运行模式切换的统一控制策略 | 第29-49页 |
3.1 微电网中对混合储能的研究 | 第29-34页 |
3.1.1 在平滑切换方面 | 第29页 |
3.1.2 在处理波动功率方面 | 第29-34页 |
3.2 并网/孤岛模式平滑切换的研究 | 第34-47页 |
3.2.1 传统平滑切换的分析与仿真 | 第34-37页 |
3.2.2 基于混合储能的平滑切换 | 第37-42页 |
3.2.3 仿真验证 | 第42-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直流微网的基于下垂的分层控制 | 第49-59页 |
4.1 直流微网传统功率分配方法 | 第49-50页 |
4.1.1 有源式功率分配控制 | 第49页 |
4.1.2 无源式功率分配控制 | 第49页 |
4.1.3 下垂控制方法的不足 | 第49-50页 |
4.2 传统下垂问题的解决(二级控制) | 第50-52页 |
4.3 直流微网分层控制的设计 | 第52-54页 |
4.3.1 一级控制 | 第53页 |
4.3.2 二级控制 | 第53-54页 |
4.3.3 三级控制 | 第54页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4.4.1 情形 1--向外部直流电网输出 10A电流 | 第55页 |
4.4.2 情形 2--向外部直流电网吸收 20A电流 | 第55-56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交流微电网的验证平台设计与实验分析 | 第59-71页 |
5.1 微电网系统设计方案 | 第59页 |
5.2 验证平台硬件设计 | 第59-66页 |
5.2.1 主电路设计 | 第59-61页 |
5.2.2 控制板设计 | 第61-66页 |
5.3 验证平台软件设计 | 第66-68页 |
5.3.1 逆变器主程序设计 | 第66页 |
5.3.2 统一控制策略程序设计 | 第66页 |
5.3.3 中断程序设计 | 第66-67页 |
5.3.4 孤岛与并网模式切换程序设计 | 第67-68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5.4.1 微电网并网到孤岛切换实验 | 第68-69页 |
5.4.2 微电网孤岛到并网切换实验 | 第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1-7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工作 | 第78-79页 |
一、发表论文 | 第78页 |
二、科研工作 | 第78-79页 |
附录2 相关硬件电路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