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执行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16-17页 |
2.1.1 职业农民 | 第16页 |
2.1.2 现代农业 | 第16-17页 |
2.1.3 政策执行偏差的内涵 | 第17页 |
2.2 政策执行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2.1 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方法 | 第17-18页 |
2.2.2 政策执行研究模型 | 第18-21页 |
2.3 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发展 | 第21-23页 |
2.3.1 “一号文件”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政策 | 第21页 |
2.3.2 “一号文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政策 | 第21-23页 |
第3章 菏泽市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执行现状与成效 | 第23-28页 |
3.1 菏泽市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执行机构 | 第23页 |
3.2 菏泽市的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执行状况 | 第23-24页 |
3.2.1 培育政策的支持 | 第23-24页 |
3.2.2 培育政策执行实践状况 | 第24页 |
3.3 菏泽市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执行成效 | 第24-28页 |
3.3.1 农业结构的调整,为职业农民的培育打下基础 | 第24-25页 |
3.3.2 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完善 | 第25页 |
3.3.3 增加了职业农民收入 | 第25-26页 |
3.3.4 增加财政投入保障各项培育政策顺利落到实处 | 第26-28页 |
第4章 菏泽市职业农民的培育政策执行偏差分析 | 第28-36页 |
4.1 菏泽市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4.1.1 配套设施跟不上农业的发展 | 第28页 |
4.1.2 土地流转进度慢 | 第28-29页 |
4.1.3 农村整体劳动力素质不高 | 第29页 |
4.2 政策执行的偏差 | 第29-33页 |
4.2.1 象征式政策执行 | 第29-30页 |
4.2.2 观望式政策执行 | 第30-32页 |
4.2.3 变相执行 | 第32页 |
4.2.4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第32-33页 |
4.3 菏泽市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 第33-35页 |
4.3.1 政策执行主体 | 第33-34页 |
4.3.2 政策执行体系的缺陷 | 第34-35页 |
4.3.3 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体制 | 第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改善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 第36-45页 |
5.1 完善政策执行的体系 | 第36-38页 |
5.1.1 改善政策执行体系构建 | 第36页 |
5.1.2 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管体系 | 第36-37页 |
5.1.3 完善地方政府和基层农村之间的沟通体系 | 第37-38页 |
5.2 提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能力 | 第38-40页 |
5.2.1 提高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 第38页 |
5.2.2 提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者的总体质量 | 第38-40页 |
5.2.3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财政保障 | 第40页 |
5.3 提高农民对培育政策执行的重要性的认识 | 第40-42页 |
5.3.1 让农民意识到自己在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执行中的重要 | 第40-41页 |
5.3.2 倡导农民在政策执行中参与监督 | 第41页 |
5.3.3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培训 | 第41-42页 |
5.4 优化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执行的环境 | 第42-44页 |
5.4.1 经济环境的改善 | 第42页 |
5.4.2 政治环境的规范 | 第42-43页 |
5.4.3 政策执行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改良 | 第43-44页 |
5.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