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第14-17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阐述 | 第18-24页 |
2.1 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18-19页 |
2.1.1 城镇化 | 第18页 |
2.1.2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2.1.3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比较 | 第19页 |
2.2 农地流转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19-22页 |
2.2.1 农地流转的概念 | 第20页 |
2.2.2 农地流转的模式 | 第20-21页 |
2.2.3 农地流转的影响因子 | 第21-22页 |
2.3 政府角色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22-24页 |
2.3.1 政府角色的基本内涵 | 第22-23页 |
2.3.2 政府角色的相关理论介绍 | 第23-24页 |
第3章 新型城镇化下农地流转中政府角色分类——以长沙市各地区为例 | 第24-35页 |
3.1 政府角色分类依据 | 第24-26页 |
3.1.1 市场力量弱于政府力量 | 第24-25页 |
3.1.2 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平衡 | 第25页 |
3.1.3 市场力量强于政府力量 | 第25-26页 |
3.2 政府角色类型 | 第26-33页 |
3.2.1 主导角色——以长沙湘江新区为例 | 第26-28页 |
3.2.2 服务角色——以长沙市莲花镇为例 | 第28-29页 |
3.2.3 弹性角色——以宁乡县靳水村为例 | 第29-33页 |
3.3 政府角色分类意义 | 第33-35页 |
第4章 新型城镇化下农地流转中政府角色表现 | 第35-43页 |
4.1 新型城镇化下农地流转中政府主导角色表现 | 第35-38页 |
4.1.1 土地确权机制 | 第35-36页 |
4.1.2 土地价格体系 | 第36页 |
4.1.3 土地法律机制 | 第36-37页 |
4.1.4 流转监督机制 | 第37-38页 |
4.2 新型城镇化下农地流转中政府服务角色表现 | 第38-40页 |
4.2.1 中介组织管理 | 第38-39页 |
4.2.2 劳动力转移安排 | 第39页 |
4.2.3 农民社会保障 | 第39-40页 |
4.3 新型城镇化下农地流转中政府弹性角色表现 | 第40-43页 |
4.3.1 土地规划 | 第40-41页 |
4.3.2 政府寻租行为 | 第41页 |
4.3.3 对政府的考核方式 | 第41-43页 |
第5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地流转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 第43-50页 |
5.1 从体制机制建设定位角色 | 第43-45页 |
5.1.1 构建合理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 | 第43-44页 |
5.1.2 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 第44页 |
5.1.3 规范各级政府操作机制 | 第44-45页 |
5.2 从市场运行培育方面定位角色 | 第45-46页 |
5.2.1 加强宣传鼓励农地流转多样化 | 第45页 |
5.2.2 培育参与农地流转的中介组织 | 第45-46页 |
5.2.3 减少地方政府干预农地流转 | 第46页 |
5.3 从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定位角色 | 第46-48页 |
5.3.1 加快完善城镇化下的户籍管理 | 第46-47页 |
5.3.2 合理调整城镇化下的产业结构 | 第47页 |
5.3.3 切实完善“三农”基础设施建设 | 第47-48页 |
5.3.4 合理转移城镇化产生的非农剩余生产力 | 第48页 |
5.4 从政府自身方面定位角色 | 第48-50页 |
5.4.1 矫正各级部门短视趋利的思维方式 | 第48-49页 |
5.4.2 提高基层工作人员思想素质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