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动因 | 第12页 |
1.2.1 国内文化旅游研究不足 | 第12页 |
1.2.2 个人学术与工作实践 | 第12页 |
1.3 主要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20页 |
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第15-16页 |
2.1.1 文化旅游内涵 | 第15页 |
2.1.2 文化旅游及其形象 | 第15页 |
2.1.3 文化旅游者及市场研究 | 第15-16页 |
2.1.4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第16页 |
2.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第16-18页 |
2.2.1 文化旅游概念 | 第16页 |
2.2.2 文化旅游及其形象 | 第16-17页 |
2.2.3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第17页 |
2.2.4 国内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 第17页 |
2.2.5 文化旅游发展制约因素 | 第17页 |
2.2.6 创新文化旅游 | 第17-18页 |
2.3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2.3.1 旅游乘数理论 | 第18页 |
2.3.2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3.3 创新型旅游目的地管理 | 第19-20页 |
3 遂宁市发展文化旅游的基本条件分析 | 第20-33页 |
3.1 遂宁市发展文化旅游的文化资源条件 | 第20-22页 |
3.1.1 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划分 | 第20-22页 |
3.1.2 资源区域分布 | 第22页 |
3.2 遂宁市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要素评价 | 第22-27页 |
3.2.1 资源要素评价 | 第22-26页 |
3.2.2 遂宁市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分析 | 第26-27页 |
3.3 遂宁市发展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第27-31页 |
3.3.1 客源地市场容量 | 第27页 |
3.3.2 客源地经济水平 | 第27-29页 |
3.3.3 客源地旅游出行行为 | 第29-31页 |
3.4 旅游资源可通达性分析 | 第31-32页 |
3.5 遂宁市发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情况 | 第32-33页 |
4 遂宁市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33-42页 |
4.1 遂宁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 第33-37页 |
4.1.1 文化与旅游结合较好 | 第33页 |
4.1.2 对地区经济带动效果明显 | 第33-35页 |
4.1.3 起步晚,发展快 | 第35-36页 |
4.1.4 假日旅游收入占比较大 | 第36页 |
4.1.5 政府重视,发展潜力巨大 | 第36-37页 |
4.1.6 旅游消费偏好多样 | 第37页 |
4.2 遂宁市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7-42页 |
4.2.1 过境角色尴尬 | 第37-38页 |
4.2.2 区位条件易受周边城市挑战 | 第38-39页 |
4.2.3 旅游景区整体认知度低关注度弱 | 第39-40页 |
4.2.4 旅游吸金力度弱 | 第40页 |
4.2.5 主推观音文化,文化整体吸引力弱 | 第40-41页 |
4.2.6 文化旅游挖掘度低,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低 | 第41-42页 |
5 遂宁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42-55页 |
5.1 打造创新型旅游目的地 | 第43-44页 |
5.2 文化旅游创新 | 第44-47页 |
5.2.1 创意性的吸引物 | 第45-46页 |
5.2.2 创新旅游体验方式 | 第46页 |
5.2.3 创建大产业体系 | 第46页 |
5.2.4 创立多元盈利模式 | 第46-47页 |
5.3 做好市场细分,发展多类型文化旅游产品 | 第47-49页 |
5.4 创新营销方式,整合营销渠道,搭建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 第49-51页 |
5.5 重塑整体旅游形象,进行旅游形象品牌管理 | 第51页 |
5.6 实施旅游资源的“板块式”联动开发,提升旅游竞争力 | 第51-53页 |
5.7 加强旅游支撑系统的协同,实现城市“共赢”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