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道体系构建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州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国外风景道体系建设日趋成熟 | 第9页 |
1.1.2 国内风景道建设方兴未艾 | 第9-10页 |
1.1.3 阿坝州风景道建设的紧迫性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际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线路 | 第15-16页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风景道开发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8页 |
2.1 风景道内涵 | 第18-20页 |
2.1.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2 风景道概念 | 第19-20页 |
2.2 风景道类型 | 第20页 |
2.3 风景道的空间结构分析 | 第20-22页 |
2.4 风景道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22-26页 |
2.4.1 景观与建筑小品营造风景道的环境氛围 | 第22-23页 |
2.4.2 道路交通设施支撑风景道的交通功能 | 第23-24页 |
2.4.3 游憩服务设施支撑风景道的游憩功能 | 第24-26页 |
2.5 国外风景道实践经验借鉴 | 第26-28页 |
2.5.1 蓝岭风景道 | 第26页 |
2.5.2 66 号公路 | 第26-28页 |
第3章 风景道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8-42页 |
3.1 美国风景道评价的经验 | 第28-31页 |
3.1.1 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3.1.2 评价方法 | 第30页 |
3.1.3 认定标准 | 第30-31页 |
3.2 风景道开发潜力评价的主要对象 | 第31-32页 |
3.2.1 道路内在品质的内涵 | 第31-32页 |
3.2.2 评价的必要性 | 第32页 |
3.3 风景道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分析 | 第32-42页 |
3.3.1 评价指标初步建立 | 第32-34页 |
3.3.2 层次分析筛选指标 | 第34-39页 |
3.3.3 确定权重 | 第39-40页 |
3.3.4 定量评价 | 第40-41页 |
3.3.5 认定标准 | 第41-42页 |
第4章 阿坝州风景道体系的构建 | 第42-56页 |
4.1 阿坝州基础概况 | 第42-44页 |
4.1.1 区位条件 | 第42页 |
4.1.2 生态环境 | 第42-43页 |
4.1.3 旅游资源 | 第43-44页 |
4.2 风景道开发潜力分析 | 第44-49页 |
4.2.1 道路现状 | 第44-45页 |
4.2.2 道路内在品质评价 | 第45-49页 |
4.3 风景道体系构建 | 第49-54页 |
4.3.1 空间结构体系 | 第49页 |
4.3.2 主题线路设计 | 第49-51页 |
4.3.3 构成要素建设 | 第51-54页 |
4.4 风景道环境保护研究 | 第54-56页 |
4.4.1 成立风景道管理机构 | 第54-55页 |
4.4.2 加强宣传教育措施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附表 | 第62-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