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东汉中后期奏议文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18页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第11-13页
    二、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不足第13-17页
    三、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7-18页
第一章 西汉至东汉前期奏议概述第18-23页
    第一节 西汉奏议发展概况第18-20页
    第二节 东汉前期奏议发展概况第20-23页
第二章 和帝至顺帝时期奏议第23-54页
    第一节 时政类奏议第23-33页
        一、抵制外戚内宠乱国第23-27页
        二、陈述政治弊病第27-33页
    第二节 民族问题类奏议第33-42页
        一、匈奴问题第34-38页
        二、西域问题第38-40页
        三、羌族问题第40-42页
    第三节 文化建设类奏议第42-47页
        一、儒学动向第43-45页
        二、礼法制度第45-47页
    第四节 辞谢君恩类奏议第47-51页
    第五节 巾帼风情——女性奏议第51-54页
第三章 桓帝至灵帝时期奏议第54-76页
    第一节 奏劾宦官类奏议第54-60页
        一、直陈宦官弄权第55-58页
        二、抨击宦官集团势力第58-60页
    第二节 时政类奏议第60-70页
        一、陈政得失第60-66页
        二、军事类奏议第66-69页
        三、劝谏皇帝躬身自省第69-70页
    第三节 荐举、陈情类奏议第70-76页
        一、荐举类奏议第71-72页
        二、陈情类奏议第72-76页
第四章 献帝时期奏议第76-94页
    第一节 割据军阀奏议第76-81页
        一、曹操的奏议第77-80页
        二、袁绍、刘备等的奏议第80-81页
    第二节 汉室旧臣奏议第81-86页
        一、蔡邕的奏议第82-83页
        二、孔融的奏议第83-85页
        三、其他汉室旧臣奏议第85-86页
    第三节 割据集团内部幕僚奏议第86-94页
        一、辅佐与劝谏第87-89页
        二、荐举第89-90页
        三、劝进第90-94页
第五章 东汉中后期奏议的文学特色及其他第94-114页
    第一节 东汉中后期奏议的创作风格第94-100页
        一、和帝至顺帝时期——温雅清健第94-97页
        二、桓灵二帝时期——激切峻直第97-99页
        三、献帝时期——尚实清峻第99-100页
    第二节 东汉中后期奏议的艺术表现形式第100-108页
        一、以气夺人第100-103页
        二、注重隶事用典第103-106页
        三、骈偶趋向第106-108页
    第三节 影响东汉中后期奏议文创作的因素第108-114页
        一、呈奏者的群体特征第108-110页
        二、社会历史变革的影响第110-112页
        三、文学氛围转变的影响第112-114页
结语第114-116页
附录第11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媒体时代微信文学的叙事特征研究
下一篇:论易卜生戏剧中母亲的伦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