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ar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ε-聚赖氨酸 | 第7-12页 |
1.1.1 ε-聚赖氨酸 | 第7页 |
1.1.2 ε-聚赖氨酸的性质及应用 | 第7-9页 |
1.1.3 ε-聚赖氨酸合成 | 第9页 |
1.1.4 ε-聚赖氨酸产生菌育种研究 | 第9-10页 |
1.1.5 ε-聚赖氨酸发酵工艺优化 | 第10-12页 |
1.2 核糖体工程概述 | 第12-16页 |
1.2.1 核糖体工程 | 第12-15页 |
1.2.2 核糖体工程应用 | 第15-16页 |
1.3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7-24页 |
2.1 材料 | 第17-19页 |
2.1.1 菌种 | 第17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2.1.5 培养基 | 第19页 |
2.2 方法 | 第19-24页 |
2.2.1 菌种培养 | 第19-20页 |
2.2.2 单孢子悬浮液制备 | 第20页 |
2.2.3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 第20页 |
2.2.4 核糖体工程选育 ε-PL高产菌株 | 第20-21页 |
2.2.5 形态学观察 | 第21页 |
2.2.6 高产突变菌株不同培养基发酵性能测试 | 第21页 |
2.2.7 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 第24-45页 |
3.1 核糖体工程选育 ε-PL高产菌株 | 第24-29页 |
3.1.1 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 第24-25页 |
3.1.2 核糖体工程选育 ε-PL高产菌株 | 第25-28页 |
3.1.3 核糖体工程选育双重抗生素抗性菌株 | 第28页 |
3.1.4 不同培养基对 ε-PL发酵产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 高产菌株S. albulus WG-608与出发菌S. albulus AS3-14对比 | 第29-36页 |
3.2.1 摇瓶自然发酵过程比较 | 第29-31页 |
3.2.2 补料-分批发酵过程比较 | 第31-32页 |
3.2.3 ε-PL合成碳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分析 | 第32-33页 |
3.2.4 抗生素耐受能力比较 | 第33-35页 |
3.2.5 细胞膜脂肪酸成分分析 | 第35-36页 |
3.3 发酵pH调控策略优化 | 第36-45页 |
3.3.1 S. albulus WG-608发酵性能评估 | 第36-38页 |
3.3.2 pH shock策略优化 | 第38-42页 |
3.3.3 补料-分批发酵验证 | 第42-45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A | 第54-56页 |
附录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