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学(农艺学)论文--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论文--良种繁育论文--种子检验与贮藏论文

种子高光谱图像识别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机器视觉和光谱分析技术在纯度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高光谱图像技术在纯度检测方向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和模型更新第13-14页
        1.3.1 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和模型更新的必要性第13页
        1.3.2 图像波段选择和模型更新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种子高光谱图像识别系统第16-23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第16-19页
        2.2.1 近红外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第16-17页
        2.2.2 可见-短波近红外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第17-18页
        2.2.3 高光谱图像的校正第18-19页
    2.3 高光谱图像数据处理系统第19-22页
        2.3.1 高光谱图像的预处理第19-20页
        2.3.2 高光谱图像的特征参数提取第20-21页
        2.3.3 高光谱图像数据建模分析及评价指标第21-22页
    2.4 种子高光谱图像识别的技术路线第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基于局部学习的玉米种子近红外高光谱图像鉴选第23-31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3.2.1 实验材料第23页
        3.2.2 高光谱成像系统和数据采集第23页
        3.2.3 高光谱图像的处理第23-24页
        3.2.4 局部学习算法第24-25页
    3.3 分类器设计和评价指标第25-26页
        3.3.1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第25-26页
        3.3.2 分类器设计和评价指标第26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3.4.1 样本集划分第26-27页
        3.4.2 采用局部学习选取有效波段第27-28页
        3.4.3 基于PLSDA的建模分析第28-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基于主动学习的玉米种子纯度检测模型更新第31-39页
    4.1 引言第3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4.2.1 实验材料第31页
        4.2.2 高光谱图像特征提取第31页
        4.2.3 支持向量机(SVM)第31-33页
        4.2.4 基于主动学习的模型更新策略第33-34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4.3.1 玉米种子的近红外高光谱曲线特征分析第34页
        4.3.2 玉米种子纯度检测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4.3.3 基于主动学习的模型更新第35-37页
        4.3.4 不同模型更新算法比较第37-38页
        4.3.5 更新后模型对旧样本的适配性检验第38页
    4.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基于ISVDD的玉米种子高光谱图像分类模型在线更新第39-49页
    5.1 引言第3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5.2.1 实验材料第39页
        5.2.2 高光谱成像系统和样本的高光谱图像采集第39页
        5.2.3 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第39-40页
    5.3 在线模型更新策略第40-44页
        5.3.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第40-41页
        5.3.2 增量式支持向量数据描述(ISVDD)第41-43页
        5.3.3 基于ISVDD和LSSVM的在线模型更新策略第43-44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5.4.1 光谱特征分析第44-45页
        5.4.2 更新前LSSVM模型的分类结果分析第45-46页
        5.4.3 基于ISVDD在线更新策略的模型分类结果分析第46-48页
    5.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主要结论第49-50页
    展望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态增强MRI相关新技术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MRI灌注参数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下一篇:胃镜检查前用药相关研究、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