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范围 | 第8-9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发展背景 | 第12-21页 |
2.1 近代创作版画实践 | 第12-16页 |
2.2 鲁迅与现代版画运动 | 第16-21页 |
2.2.1 鲁迅早期对现代版画的推介 | 第16-17页 |
2.2.2 西湖一八艺社 | 第17-18页 |
2.2.3 木刻讲习班 | 第18-21页 |
第三章 新兴木刻的初创阶段——刀法的初识与模仿 | 第21-39页 |
3.1 新兴木刻运动中的刀形与刀意 | 第21-29页 |
3.1.1 木面木刻的刀形与刀意 | 第21-27页 |
3.1.2 木口木刻刀具与表现 | 第27-29页 |
3.2 新兴木刻运动木刻社团中的刀法初现(1931——1937年) | 第29-35页 |
3.2.1 模仿中的刀法表现——以“一八艺社”为代表 | 第29-30页 |
3.2.2 进步中的刀法表现——以“木刻讲习会”为例 | 第30-35页 |
3.3 新兴木刻初期的问题与局限 | 第35-39页 |
第四章 发展阶段的新兴木刻——刀法彰显的木刻 | 第39-84页 |
4.1 新兴木刻的两区分化 | 第39-40页 |
4.2 黑与白的觉醒——国统区木刻创作 | 第40-53页 |
4.2.1 黄新波 | 第40-45页 |
4.2.2 王琦 | 第45-49页 |
4.2.3 罗清桢 | 第49-53页 |
4.3 民族风格的形成——解放区木刻运动 | 第53-70页 |
4.3.1 古元 | 第53-61页 |
4.3.2 刘岘 | 第61-67页 |
4.3.3 彦涵 | 第67-70页 |
4.4 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兴木刻 | 第70-80页 |
4.4.1 挑开黑暗的国统区版画家 | 第70-77页 |
4.4.2 风格本土化的解放区版画家 | 第77-80页 |
4.5 新兴木刻中刀法的组织规律 | 第80-84页 |
第五章 新兴木刻中刀法艺术表现——论刀味 | 第84-91页 |
5.1 新兴木刻运动中刀法的黑白与造型表现 | 第84-88页 |
5.2 新兴木刻运动中的刀味 | 第88-90页 |
5.3 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录 | 第97-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