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工业之痛 | 第8页 |
·地球之肾 | 第8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技术流程图 | 第9-12页 |
第2章 重庆主城区湿地植物配置理论研究 | 第12-24页 |
·湿地 | 第12页 |
·重庆主城区湿地界定 | 第12-14页 |
·城市居住区湿地 | 第13页 |
·城市公园湿地 | 第13页 |
·湿地公园 | 第13-14页 |
·国内外湿地净化水体与景观营造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国外湿地净化水体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国内湿地净化水体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页 |
·国外湿地景观营造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国内湿地景观营造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页 |
·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理论及技术研究 | 第16-20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16-17页 |
·园林美学理论 | 第17页 |
·不同空间形态湿地的植物景观营造 | 第17-18页 |
·湿地植物个体特性应用研究 | 第18-20页 |
·湿地植物净化水体理论及技术研究 | 第20-24页 |
·湿地去除氮的机理研究 | 第20页 |
·湿地去除磷的机理研究 | 第20-21页 |
·湿地植物净化水体的文献研究 | 第21-24页 |
第3章 重庆湿地植物调查研究与评价标准 | 第24-34页 |
·重庆市湿地概述 | 第24页 |
·重庆市主城区自然概述 | 第24页 |
·重庆主城区湿地现状 | 第24页 |
·重庆主城区湿地常用水生植物 | 第24-31页 |
·重庆主城区湿地景观水体水质评价 | 第31页 |
·重庆主城区湿地常用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总结 | 第31-32页 |
·重庆主城区湿地植物配置模式评价标准 | 第32-34页 |
·居住区湿地植物配置模式评价标准 | 第32页 |
·公园湿地植物配置模式评价标准 | 第32页 |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评价标准 | 第32-34页 |
第4章 重庆居住区湿地现状及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 第34-38页 |
·居住区湿地调查现状 | 第34-36页 |
·湿地驳岸处理现状 | 第34-35页 |
·湿地植物利用现状 | 第35-36页 |
·居住区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总结 | 第36-38页 |
·驳岸处理 | 第36页 |
·水生植物运用 | 第36-38页 |
第5章 重庆公园湿地现状及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 第38-44页 |
·公园湿地调查现状 | 第38-40页 |
·湿地驳岸处理现状 | 第38-39页 |
·湿地植物利用现状 | 第39-40页 |
·公园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总结 | 第40-44页 |
·驳岸处理 | 第40-41页 |
·水生植物运用 | 第41-44页 |
第6章 重庆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以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 第44-52页 |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 第44页 |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立体湿地建设工程 | 第44-45页 |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常用驳岸形式 | 第45-49页 |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选择 | 第49-51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52页 |
·重庆市主要湿地及水生植物的调查研究 | 第52页 |
·重庆市不同类型湿地的水生植物配置研究 | 第52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发表论文及主要研究课题一览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