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1页
    1.1 引言第10-15页
        1.1.1 能源与环境的压力第10-11页
        1.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11-12页
        1.1.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第12-15页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5-29页
        1.2.1 层状正极材料第15-19页
        1.2.2 尖晶石型LiM_2O_4正极材料第19-21页
        1.2.3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第21-23页
        1.2.4 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第23-29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38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1-33页
        2.1.1 实验试剂第31-32页
        2.1.2 实验仪器第32-33页
    2.2 材料制备第33-34页
        2.2.1 基于壳聚糖碳源的固相法合成LVP/C材料第33页
        2.2.2 基于海藻酸碳源的流变相法合成LVP/C材料第33-34页
        2.2.3 基于不同过程介质的流变相法合成LVP/C材料第34页
    2.3 材料的表征第34-36页
        2.3.1 碳含量的测定第34-35页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5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第35页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第35页
        2.3.5 拉曼光谱分析(RS)第35页
        2.3.6 粒度分布分析(PSD)第35页
        2.3.7 热重分析(TG)第35-36页
    2.4 电极的制备与电池的装配第36-37页
        2.4.1 电极的制备第36页
        2.4.2 电解液和隔膜的选择第36页
        2.4.3 电池的装配第36-37页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7-38页
        2.5.1 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第37页
        2.5.2 循环伏安测试(CV)第37页
        2.5.3 交流阻抗测试(EIS)第37-38页
第三章 壳聚糖辅助的固相法合成Li_3V_2(PO_4)_3/C材料第38-48页
    3.1 合成工艺参数的优化第38-42页
        3.1.1 壳聚糖用量的影响第38-40页
        3.1.2 最优煅烧温度的确定第40-42页
    3.2 最优合成条件下LVP/C的性能第42-47页
        3.2.1 物理性能分析第42-45页
        3.2.2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5-47页
    3.3 本章总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海藻酸辅助的流变相法合成Li_3V_2(PO_4)_3/C材料第48-77页
    4.1 流变相法合成策略分析第48-50页
    4.2 不同海藻酸添加量对LVP/C性能的影响第50-52页
    4.3 不同煅烧温度对LVP/C性能的影响第52-55页
    4.4 不同过程介质的对LVP/C性能的影响第55-65页
        4.4.1 过程介质对球磨过程的影响第55-56页
        4.4.2 过程介质对流变相反应的影响第56-59页
        4.4.3 前驱体的热分析第59-60页
        4.4.4 LVP/C样品的特性第60-65页
    4.5 最优条件下LVP/C的电化学性能第65-76页
        4.5.1 物理特性分析第65-70页
        4.5.2 电化学特性分析第70-76页
    4.6 本章总结第76-77页
第五章 LVP∥LTO体系电化学性能研究第77-87页
    5.1 正负极标准比容量的确定第77-80页
    5.2 正极容量限制型全电池体系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80-82页
        5.2.1 首次充放电特性分析第80-81页
        5.2.2 循环性能分析第81-82页
    5.3 负极容量限制型全电池体系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82-84页
        5.3.1 首次充放电特性分析第82-83页
        5.3.2 循环性能分析第83-84页
    5.4 LVP∥LTO全电池的EIS分析第84-85页
    5.5 本章总结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9,10-二苯乙烯基蒽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压致、热致变色性能研究
下一篇:水性氨基酸纳米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