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餐厨垃圾糖化液发酵制丁醇及糖化残渣堆肥化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39页
    2.1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3-17页
        2.1.1 餐厨垃圾的定义和特点第13页
        2.1.2 餐厨垃圾产生量和污染现状第13-15页
        2.1.3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第15-17页
    2.2 生物燃料丁醇研究进展第17-31页
        2.2.1 丁醇发酵第17-21页
        2.2.2 生产菌株的类型和特性第21-23页
        2.2.3 代谢途径机制的分析第23-27页
        2.2.4 丁醇发酵存在问题第27-28页
        2.2.5 非粮生物质原料的利用第28-29页
        2.2.6 丁醇发酵工艺第29-31页
    2.3 堆肥技术的研究进展第31-37页
        2.3.1 餐厨垃圾堆肥化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2.3.2 氨氧化细菌与氮素循环第32-33页
        2.3.3 氨氧化细菌种类第33-35页
        2.3.4 环境因子对氨氧化细菌的影响第35-37页
    2.4 存在问题及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7-39页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9-53页
    3.1 主要研究内容第39-40页
    3.2 技术路线第40-41页
    3.3 实验方法第41-53页
        3.3.1 试验材料第41-42页
        3.3.2 培养基第42-43页
        3.3.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3-44页
        3.3.4 试验设计方法第44-48页
        3.3.5 试验分析方法第48-53页
4 餐厨垃圾制取生物丁醇的可行性研究第53-70页
    4.1 餐厨垃圾做为丁醇发酵底物的热力学特性分析第54-57页
        4.1.1 餐厨垃圾的TG和DSC分析第54-55页
        4.1.2 餐厨垃圾的糊化热分析第55-57页
    4.2 餐厨垃圾酶解糖化条件的优化第57-63页
        4.2.1 餐厨垃圾酶解过程中显著性因素筛选第57-59页
        4.2.2 餐厨垃圾酶解糖化条件的优化第59-63页
    4.3 餐厨垃圾丁醇发酵菌株的选择第63-65页
    4.4 餐厨垃圾丁醇发酵底物的选择第65-67页
        4.4.1 两种底物发酵过程中菌株的形态学分析第65-66页
        4.4.2 两种底物发酵过程中发酵特性比较第66-67页
    4.5 餐厨垃圾丁醇发酵底物浓度的选择第67-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餐厨垃圾丁醇发酵过程中pH值及氮源的调控第70-91页
    5.1 餐厨垃圾糖化液丁醇发酵中“酸崩”现象研究第70-74页
        5.1.1 非调控状态下糖化液丁醇发酵特性分析第70-72页
        5.1.2 非调控状态下糖化液丁醇发酵中“酸崩”现象分析第72-74页
    5.2 pH调控状态下餐厨垃圾糖化液产丁醇的研究第74-79页
        5.2.1 pH调控方式对细胞干重和pH值的影响第74-75页
        5.2.2 pH调控方式对还原糖消耗量的影响第75-76页
        5.2.3 pH调控方式对溶剂生产的影响第76-78页
        5.2.4 pH调控与非调控状态下丁醇发酵动力学参数比较第78-79页
    5.3 氮源调控状态下餐厨垃圾糖化液产丁醇的研究第79-84页
        5.3.1 氮源浓度对细胞干重和pH值的影响第79-81页
        5.3.2 氮源浓度对还原糖消耗量的影响第81页
        5.3.3 氮源浓度对溶剂生产的影响第81-83页
        5.3.4 氮源调控与非调控状态下丁醇发酵动力学参数比较第83-84页
    5.4 C beijerinckii NCIMB 8052发酵餐厨垃圾动力学模型第84-89页
    5.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6 餐厨垃圾糖化液高效丁醇发酵体系的构建第91-106页
    6.1 高细胞密度批次发酵模式对糖化液丁醇发酵的影响第92-97页
        6.1.1 高细胞密度批次发酵模式对细胞干重和pH值的影响第93-94页
        6.1.2 高细胞密度批次发酵模式对还原糖消耗量的影响第94-95页
        6.1.3 高细胞密度批次发酵模式对溶剂生产的影响第95-97页
    6.2 高细胞密度循环连续发酵模式对糖化液发酵产丁醇的影响第97-105页
        6.2.1 高细胞密度循环连续发酵体系建立第97-99页
        6.2.2 高细胞密度循环连续发酵模式下发酵特性分析第99-104页
        6.2.3 餐厨垃圾不同发酵模式下动力学参数比较第104-105页
    6.3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7 餐厨垃圾糖化残渣堆肥化研究第106-123页
    7.1 餐厨垃圾糖化残渣堆肥化中主要因子的动态变化第107-110页
        7.1.1 堆体温度和pH值的变化第107-108页
        7.1.2 堆体含水量和有机质的变化第108-109页
        7.1.3 堆体氨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的变化第109-110页
    7.2 餐厨垃圾糖化残渣堆肥化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第110-115页
        7.2.1 堆体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动态特征分析第110-112页
        7.2.2 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及系统发育分析第112-114页
        7.2.3 堆体中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分析第114-115页
    7.3 环境因子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115-117页
        7.3.1 氨氧化细菌DGGE图谱的冗余分析第115-116页
        7.3.2 氨氧化细菌DGGE的方差分离分析第116-117页
    7.4 糖化液发酵制丁醇及糖化残渣堆肥化中物料平衡第117-121页
        7.4.1 物质流研究方法第118-120页
        7.4.2 物质流平衡分析第120-121页
    7.5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8 结论第123-127页
    8.1 研究结论第123-124页
    8.2 创新点第124页
    8.3 研究课题展望第124-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1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41-14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人工沸石颗粒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下一篇:镍基COS深度净化材料的微观构型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