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工业经济理论论文--工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论文

平衡计分卡在G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3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5页
        1.3.1 平衡计分卡研究现状综述第10-12页
        1.3.2 绩效评价研究现状综述第12-15页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5-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研究内容第15-18页
    1.5 研究创新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第19-26页
    2.1 绩效评价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1 绩效评价的定义第19页
        2.1.2 绩效评价研究方法和工具第19-22页
        2.1.3 绩效评价的作用和意义第22-23页
    2.2 平衡计分卡理论基础第23-26页
        2.2.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第23-24页
        2.2.2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第24-25页
        2.2.3 平衡计分卡发展趋势第25-26页
第三章 G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分析第26-36页
    3.1 G公司基本情况第26-29页
        3.1.1 G公司简介第26-27页
        3.1.2 公司组织机构第27页
        3.1.3 行业背景第27-29页
    3.2 G公司绩效评价现状第29-32页
        3.2.1 现行绩效评价制度和方法第29-30页
        3.2.2 现行绩效评价流程第30页
        3.2.3 现行绩效评价实施效果分析第30-32页
    3.3 G公司目前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第32-33页
        3.3.1 绩效评价体系与公司战略目标脱节第32页
        3.3.2 评价指标内容和权重设计不合理第32-33页
        3.3.3 绩效评价不重视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第33页
        3.3.4 绩效评价中缺乏信息沟通和反馈环节第33页
    3.4 G公司绩效评价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33-36页
        3.4.1 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第33-34页
        3.4.2 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第34-36页
第四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G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第36-52页
    4.1 G公司战略分析第36-37页
    4.2 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第37-38页
        4.2.1 公平性原则第37页
        4.2.2 一致性原则第37页
        4.2.3 可操作性原则第37-38页
        4.2.4 联系原则第38页
    4.3 G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第38-42页
        4.3.1 财务维度指标第40页
        4.3.2 客户维度指标第40-41页
        4.3.3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第41页
        4.3.4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第41-42页
    4.4 G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2-49页
        4.4.1 层次分析法简介第42页
        4.4.2 指标权重确定的计算步骤第42-43页
        4.4.3 准则层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3-46页
        4.4.4 目标层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6-49页
    4.5 指标归一化处理与目标值选取第49-52页
        4.5.1 指标归一化处理第49-50页
        4.5.2 目标值选取第50页
        4.5.3 综合评价方法第50-52页
第五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G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及保障措施第52-65页
    5.1 G公司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原则与流程第52-54页
        5.1.1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原则第52-53页
        5.1.2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流程第53-54页
    5.2 平衡计分卡在G公司A分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第54-63页
        5.2.1 公司级别平衡计分卡的编制第54-55页
        5.2.2 平衡计分卡实施过程及结果第55-62页
        5.2.3 A分公司绩效评价结果分析第62-63页
    5.3 G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第63-65页
        5.3.1 建设良好的绩效评价的环境第63-64页
        5.3.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第64页
        5.3.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64页
        5.3.4 适时调整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第64-65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第72-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DAC6抑制剂对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吉林省成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