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4-24页 |
1.2.1 空间异质性的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1.2.2 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2.3 空间异质性的尺度依赖性特征 | 第17-19页 |
1.2.4 放牧对草地植被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第19-21页 |
1.2.5 放牧对草地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1.2.6 放牧对草地植被、土壤空间异质性影响的尺度效应 | 第22-23页 |
1.2.7 草地土壤异质性与植物多样性关系及其对放牧的响应 | 第23-24页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工作进展 | 第27-28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28-34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28-2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9-34页 |
2.2.1 样地设置 | 第29-30页 |
2.2.2 取样方法与指标测定 | 第30-34页 |
第3章 松嫩草甸草原土壤空间异质性特征 | 第34-42页 |
3.1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3.2.1 土壤特征变量的散点分布图 | 第36页 |
3.2.2 土壤特征变量的变异系数 | 第36页 |
3.2.3 土壤特征变量的结构异质性 | 第36-38页 |
3.3 讨论及结论 | 第38-42页 |
第4章 不同植物多样性背景下放牧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第42-71页 |
4.1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5-66页 |
4.2.1 植物物种丰富度和香农维纳指数 | 第45页 |
4.2.2 植物群落异质性 | 第45-48页 |
4.2.3 各土壤变量的变异 | 第48-66页 |
4.2.3.1 土壤可利用氮 | 第48-51页 |
4.2.3.2 土壤全氮 | 第51-54页 |
4.2.3.3 土壤有机质 | 第54-57页 |
4.2.3.4 土壤pH | 第57-60页 |
4.2.3.5 土壤电导率 | 第60-63页 |
4.2.3.6 土壤含水量 | 第63-66页 |
4.3 讨论及结论 | 第66-71页 |
4.3.1 放牧方式对植物群落异质性的影响 | 第66页 |
4.3.2 放牧方式对各土壤变量含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3 放牧方式对各土壤变量的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第67-71页 |
第5章 不同植物多样性背景下放牧对草地氮利用率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第71-81页 |
5.1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72-73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3-78页 |
5.2.1 氮利用率的空间异质性 | 第73页 |
5.2.2 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 | 第73-74页 |
5.2.3 氮利用率的空间异质性在各处理内的变异 | 第74-75页 |
5.2.4 粪便效应 | 第75-78页 |
5.3 讨论及结论 | 第78-81页 |
第6章 土壤空间异质性与植物多样性关系对放牧的响应 | 第81-91页 |
6.1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82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82-87页 |
6.2.1 土壤氮利用率的空间变异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 第82-85页 |
6.2.2 土壤氮利用率的空间格局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 第85-87页 |
6.3 讨论及结论 | 第87-9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6页 |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1-93页 |
7.2 本研究的主要建议 | 第93-94页 |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94-96页 |
7.3.1 研究思路的创新 | 第94页 |
7.3.2 研究成果的创新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7页 |
后记 | 第107-10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的情况 | 第109-11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开展的相关科研课题 | 第111-1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