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学习、研究论文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个人信息内涵界定第10-19页
 一、个人信息的含义和特征第10-12页
  (一) 个人信息的含义第10-11页
  (二) 个人信息的特征第11-12页
 二、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第12-15页
  (一) 个人信息法律属性的争论第12-14页
  (二) 本文的观点第14-15页
 三、个人信息立法保护意义分析第15-19页
  (一) 立法保护的理论意义第15-16页
  (二) 立法保护的现实意义第16-19页
第二章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第19-27页
 一、目前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第19-23页
  (一) 宪法的规定第19页
  (二) 法律的规定第19-21页
  (三)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第21-22页
  (四)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第22-23页
  (五) 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第23页
 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第23-27页
  (一)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范围狭窄第23-24页
  (二)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秩序混乱第24页
  (三)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以义务性的保护为主第24-25页
  (四) 缺乏相应的民事赔偿制度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建议第27-40页
 一、构建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7-28页
 二、确立统一模式的个人信息立法保护体系第28-34页
  (一) 立法模式类型第28-33页
  (二) 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第33-34页
 三、赋予信息主体更多的信息权利?第34-37页
  (一) 个人信息决定权第34页
  (二) 个人信息保密权第34-35页
  (三) 个人信息封锁权第35页
  (四) 个人信息查询权第35页
  (五) 个人信息更正权第35-36页
  (六) 个人信息删除权第36页
  (七) 个人信息报酬请求权第36页
  (八) 个人信息赔偿请求权第36-37页
 四、构建民事赔偿机制第37-40页
  (一) 民事赔偿归责原则的确立第37-38页
  (二) 民事赔偿范围的确立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人格尊严权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我国司法鉴定人制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