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90管线钢不同工艺制度下的相间析出行为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管线钢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管线钢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管线钢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管线钢的未来发展 | 第15-17页 |
1.3 管线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17-21页 |
1.3.1 Ti元素的作用 | 第17-18页 |
1.3.2 Nb元素的作用 | 第18-19页 |
1.3.3 V元素的作用 | 第19-20页 |
1.3.4 复合微合金化的作用 | 第20-21页 |
1.4 X90管线钢的相间析出及强化理论 | 第21-25页 |
1.4.1 相间析出理论 | 第21-23页 |
1.4.2 析出强化理论 | 第23-24页 |
1.4.3 管线钢的其它强化方式 | 第24-25页 |
1.5 课题研究背景与内容 | 第25-27页 |
1.5.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5-26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道次间隔时间对X90管线钢再结晶的影响 | 第27-42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7-28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2.2 道次间隔时间对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30-37页 |
2.2.1 显微组织 | 第30-35页 |
2.2.2 维氏硬度随间隔时间的变化 | 第35-36页 |
2.2.3 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2.3 变形温度对X90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37-41页 |
2.3.1 显微组织 | 第37-39页 |
2.3.2 维氏硬度随变形温度的变化 | 第39页 |
2.3.3 分析与讨论 | 第39-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应变速率对X90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42-53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3.2 不同变形速率对相间析出的影响 | 第43-49页 |
3.2.1 显微组织随变形速率的变化 | 第43-48页 |
3.2.2 维氏硬度随变形速率的变化 | 第48页 |
3.2.3 分析与讨论 | 第48-49页 |
3.3 变形前不同等温时间对相间析出的影响 | 第49-52页 |
3.3.1 显微组织 | 第49-50页 |
3.3.2 试验钢硬度的变化 | 第50-51页 |
3.3.3 分析与讨论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保温温度对X90管线钢析出相的影响 | 第53-63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4.2.1 一次变形保温后的组织 | 第55-56页 |
4.2.2 两次变形保温后的组织 | 第56-58页 |
4.2.3 维氏硬度随保温温度的变化 | 第58-59页 |
4.2.4 不同保温后析出相的形貌 | 第59-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X90管线钢的热处理实验 | 第63-78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63-64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5.2 保温时间对X90管线钢相间析出的影响 | 第65-70页 |
5.2.1 显微组织分析 | 第65-67页 |
5.2.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7-69页 |
5.2.3 不同保温时间下的组织性能变化 | 第69-70页 |
5.3 保温温度对X90管线钢相间析出的影响 | 第70-76页 |
5.3.1 显微组织分析 | 第70-72页 |
5.3.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72-74页 |
5.3.3 分析与讨论 | 第74-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