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2.1 整体式催化剂 | 第13-15页 |
2.1.1 陶瓷蜂窝载体 | 第13-14页 |
2.1.2 金属载体 | 第14-15页 |
2.2 金属载体表面预处理 | 第15-18页 |
2.2.1 高温氧化法 | 第15-17页 |
2.2.2 表面磷化法 | 第17页 |
2.2.3 阳极氧化法 | 第17页 |
2.2.4 化学处理法 | 第17-18页 |
2.2.5 表面预涂覆 | 第18页 |
2.3 涂层制备工艺 | 第18-24页 |
2.3.1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18-20页 |
2.3.2 浆液法 | 第20-22页 |
2.3.3 热喷涂法 | 第22页 |
2.3.4 电泳沉积法(EPD) | 第22-23页 |
2.3.5 原位生长法(In-situ growing) | 第23-24页 |
2.4 涂层的热处理过程 | 第24-26页 |
2.4.1 干燥过程 | 第24-25页 |
2.4.2 焙烧过程 | 第25-26页 |
2.5 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第3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涂层 | 第27-43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3.2.1 FeCrAl金属载体的预处理 | 第27-28页 |
3.2.2 铝溶胶与溶胶涂层的制备 | 第28页 |
3.2.3 样品的表征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3页 |
3.3.1 FeCrAl金属载体高温氧化后的表面形貌及其性质 | 第29-32页 |
3.3.2 制备条件对铝溶胶性质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3 铝溶胶表观粘度对溶胶涂层负载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4 不同负载量下溶胶涂层的表观形貌 | 第35-38页 |
3.3.5 溶胶涂层的晶型结构与孔结构性质 | 第38-40页 |
3.3.6 溶胶涂层负载量对结合力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浆液法制备氧化铝涂层 | 第43-59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3页 |
4.2.1 氧化铝浆液与浆液涂层的制备 | 第43页 |
4.2.2 样品的表征 | 第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9页 |
4.3.1 球磨时间对浆液粒径的影响 | 第43-45页 |
4.3.2 浆液粒径与负载量对涂层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45-47页 |
4.3.3 浆液粒径与负载量对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 第47-50页 |
4.3.4 浆液涂层的晶型结构与孔结构性质 | 第50-52页 |
4.3.5 干燥温度对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6 冷冻干燥对涂层表观形貌与结合力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7 溶胶中间层对涂层表观形貌与结合力的影响 | 第55-58页 |
4.3.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原位生长法制备氧化铝涂层 | 第59-69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5.2.1 氧化铝涂层溶剂热合成工艺 | 第59-60页 |
5.2.2 样品的表征 | 第6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9页 |
5.3.1 直接溶剂热法与两段式溶剂热法对涂层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60-63页 |
5.3.2 第一段溶剂热处理时间对涂层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3 簇状氧化铝涂层的生长成膜过程 | 第64-66页 |
5.3.4 簇状氧化铝的晶型结构与孔结构性质 | 第66-67页 |
5.3.5 簇状氧化铝涂层的结合力 | 第67-68页 |
5.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