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职守罪之重大损失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玩忽职守罪概述 | 第11-13页 |
(一) 玩忽职守罪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玩忽职守罪的构成 | 第12-13页 |
二、重大损失的内涵 | 第13-18页 |
(一) 重大损失的定义 | 第13-14页 |
(二) 重大损失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三) 重大损失的分类 | 第15-17页 |
1. 物质性损失 | 第15-16页 |
2. 非物质性损失 | 第16-17页 |
(四) 重大损失的地位和作用 | 第17-18页 |
三、重大损失认定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8-21页 |
(一) 重大损失认定的基本思路 | 第18-19页 |
(二) 重大损失认定的基本方法 | 第19-20页 |
1. 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 | 第19-20页 |
2. 重大损失的认定时间 | 第20页 |
3. 重大损失的认定范围 | 第20页 |
(三) 重大损失认定存在的缺陷和争议 | 第20-21页 |
四、物质性损失的认定 | 第21-28页 |
(一) 人身损害认定 | 第21-23页 |
1. 失踪人员问题 | 第22页 |
2. 职业病问题 | 第22页 |
3. 人身损害转化问题 | 第22-23页 |
(二) 经济损失认定 | 第23-27页 |
1. 利息损失 | 第23-24页 |
2. 债权损失 | 第24页 |
3. 多次损失 | 第24-25页 |
4. 已挽回损失 | 第25-27页 |
(三) 物质性损失认定中的特殊问题 | 第27-28页 |
1. 受害人为不特定多数的问题 | 第27页 |
2. 损失显现与玩忽职守行为不同步的问题 | 第27-28页 |
五、非物质性损失的认定 | 第28-30页 |
(一) 严重损害国家声誉 | 第28页 |
(二) 严重损害公众利益 | 第28-29页 |
(三) 引发社会管理秩序的混乱 | 第29页 |
(四) 严重损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第29页 |
(五) 严重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