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荔县乡村种植产业振兴的路径探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1.1 产业 | 第17-18页 |
2.1.2 种植业 | 第18页 |
2.1.3 乡村与农村的区别 | 第18-19页 |
2.1.4 乡村产业振兴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页 |
2.2.3 农业产业发展理论 | 第21-23页 |
3 大荔县乡村种植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 第23-37页 |
3.1 问卷设计 | 第23-24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3.1.2 调查内容 | 第23-24页 |
3.1.3 问卷回收情况 | 第24页 |
3.2 大荔县乡村种植产业发展现状问卷分析调查 | 第24-37页 |
3.2.1 调查对象范围和基本信息分析 | 第24-27页 |
3.2.2 调查对象种植产业收入情况分析 | 第27-29页 |
3.2.3 种植产业发展的相关优势分析 | 第29-32页 |
3.2.4 种植产业发展的相关劣势分析 | 第32-37页 |
4 大荔县乡村种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3页 |
4.1 大荔县乡村种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4.1.1 种植产业园区经济效益滑坡 | 第37页 |
4.1.2 资金不足制约农户规模扩大 | 第37-38页 |
4.1.3 农户种植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 第38页 |
4.1.4 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效应不高 | 第38-39页 |
4.1.5 农产品的深加工体系不完善 | 第39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4.2.1 种植园区带动力不足 | 第40页 |
4.2.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 第40页 |
4.2.3 专业技能人才缺乏 | 第40-41页 |
4.2.4 品牌宣传推广受限 | 第41-42页 |
4.2.5 精深加工技术滞后 | 第42-43页 |
5 大荔县乡村种植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 | 第43-51页 |
5.1 加强种植园区规范管理 | 第43-44页 |
5.1.1 创新种植园区的经营方式 | 第43页 |
5.1.2 打造种植园区专业团队 | 第43-44页 |
5.1.3 坚持种植园区标准化生产 | 第44页 |
5.2 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 | 第44-45页 |
5.2.1 完善种植产业优惠政策 | 第44页 |
5.2.2 增设种植产业专项基金 | 第44-45页 |
5.2.3 拓宽种植产业融资渠道 | 第45页 |
5.3 提高种植农户技能水平 | 第45-47页 |
5.3.1 培养农户科学种植意识 | 第45-46页 |
5.3.2 培训农户科学高效种植 | 第46页 |
5.3.3 提升乡村服务人才水平 | 第46-47页 |
5.4 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 第47-49页 |
5.4.1 打造独特农产品品牌建设 | 第47-48页 |
5.4.2 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检 | 第48页 |
5.4.3 扶持农产品电商示范企业 | 第48-49页 |
5.4.4 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 第49页 |
5.5 完善农产品深加工体系 | 第49-51页 |
5.5.1 制定农产品的深加工规划 | 第49-50页 |
5.5.2 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 | 第50页 |
5.5.3 改善农产品社会服务环境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