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港城融合的城市港口区更新策略研究--以青岛港老港区为例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范围及主要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3 本文结构 | 第16-19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研究成果述评 | 第19-27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2页 |
2.1.1 港口和港区 | 第19-21页 |
2.1.2 港口城市 | 第21页 |
2.1.3 港城关系 | 第21-22页 |
2.2 港城空间关系融合发展 | 第22-23页 |
2.2.1 港城空间发展相互促进 | 第22页 |
2.2.2 港城空间发展相互冲突 | 第22-23页 |
2.3 港口区更新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23-27页 |
2.3.1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 第23-25页 |
2.3.2 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 第25-26页 |
2.3.3 现有研究成果述评 | 第26-27页 |
第3章 港口区更新演变的重要特征 | 第27-33页 |
3.1 港口区更新的演变阶段 | 第27-30页 |
3.1.1 港口区发展初始阶段 | 第27-28页 |
3.1.2 港口区更新扩张阶段 | 第28页 |
3.1.3 港口区与城市空间分离阶段 | 第28-29页 |
3.1.4 港口区自我更新增长阶段 | 第29-30页 |
3.2 港口区持续更新的动力 | 第30-33页 |
3.2.1 港口的空间扩张性 | 第30-31页 |
3.2.2 港区再生利用的价值 | 第31页 |
3.2.3 港口与城市的互动 | 第31-33页 |
第4章 城市港口区更新的案例研究及启示 | 第33-37页 |
4.1 国际重要港口更新案例研究 | 第33-36页 |
4.1.1 香港-港城融合 | 第33-34页 |
4.1.2 鹿特丹-强港弱城 | 第34-35页 |
4.1.3 基隆-港城衰落 | 第35-36页 |
4.1.4 巴尔的摩-弃港融城 | 第36页 |
4.2 国内外城市港口区更新发展的启示 | 第36-37页 |
4.2.1 依循城市需求调整港口产业的重构 | 第36-37页 |
4.2.2 根据港口发展特点再造港城空间 | 第37页 |
4.2.3 港口区绿色更新的需求 | 第37页 |
第5章 青岛港老港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37-45页 |
5.1 港口区转型发展困难 | 第37-40页 |
5.1.1 港城产业联系薄弱 | 第37-38页 |
5.1.2 港区更新定位模糊 | 第38-39页 |
5.1.3 港区更新定位模糊 | 第39页 |
5.1.4 原有企事业单位迁移困难 | 第39-40页 |
5.2 港城空间分隔 | 第40-43页 |
5.2.1 港口区空间封闭 | 第40页 |
5.2.2 港城交通联系薄弱 | 第40-42页 |
5.2.3 港区土地利用缺乏引导 | 第42-43页 |
5.3 港区人口结构单一 | 第43页 |
5.4 老港区生态破坏严重 | 第43-45页 |
第6章 青岛港老港区再生发展策略 | 第45-57页 |
6.0 老港区发展优势 | 第45-46页 |
6.0.1 区位优势 | 第45页 |
6.0.2 交通优势 | 第45页 |
6.0.3 基础设施完备 | 第45-46页 |
6.0.4 景观资源丰富 | 第46页 |
6.1 老港区功能定位 | 第46页 |
6.2 老港区传统产业整合 | 第46-48页 |
6.2.1 剥离港口重工业及低端物流产业 | 第47页 |
6.2.2 融合现代航运服务产业 | 第47-48页 |
6.3 重构港区城市空间 | 第48-51页 |
6.3.1 开放港区空间 | 第48-49页 |
6.3.2 连接环湾城市空间 | 第49-51页 |
6.4 人口融合 | 第51-52页 |
6.4.1 重聚产业人口 | 第51页 |
6.4.2 吸引常驻人口定居 | 第51-52页 |
6.5 联系港城交通 | 第52-54页 |
6.5.1 港城交通网络联接 | 第52-54页 |
6.5.2 改善停车效率 | 第54页 |
6.6 港区生态更新 | 第54-5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7-59页 |
7.1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57页 |
7.2 存在问题及后续研究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