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共同作用下张拉膜结构响应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抗风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风雨共同作用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计算流体力学原理 | 第14-22页 |
2.1 湍流作用下的钝体空气动力学理论 | 第14-19页 |
2.1.1 CFD求解过程 | 第15-16页 |
2.1.2 流体控制方程 | 第16-17页 |
2.1.3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17-19页 |
2.1.4 离散计算域网格 | 第19页 |
2.1.5 计算区域的离散 | 第19页 |
2.2 多相流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2.2.1 欧拉-拉格朗日模型 | 第19-20页 |
2.2.2 欧拉-欧拉模型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风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 | 第22-34页 |
3.1 风荷载模型 | 第22-24页 |
3.1.1 平均风速剖面 | 第22-23页 |
3.1.2 脉动风 | 第23-24页 |
3.2 结构上的风压力 | 第24-25页 |
3.3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3.3.1 流体域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3.3.2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27-28页 |
3.4 平均风压系数 | 第28-33页 |
3.4.1 0°风向角风压系数分布 | 第28-29页 |
3.4.2 15° 风向角风压系数分布 | 第29-30页 |
3.4.3 45°风向角风压系数分布 | 第30-31页 |
3.4.4 90°风向角风压系数分布 | 第31-33页 |
3.4.5 对比分析 | 第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风雨共同作用下张拉膜结构响应分析 | 第34-64页 |
4.1 风荷载参数 | 第34-35页 |
4.2 雨荷载参数 | 第35-37页 |
4.2.1 降雨强度和雨滴直径 | 第35-36页 |
4.2.2 雨滴在空气中的占有率 | 第36页 |
4.2.3 雨滴降落的末速度 | 第36-37页 |
4.3 风雨共同作用模型的设定 | 第37-38页 |
4.4 风雨共同作用的效应对比 | 第38-63页 |
4.4.1 0° 风向角下膜面受力分析 | 第38-44页 |
4.4.2 15°风向角下膜面受力分析 | 第44-50页 |
4.4.3 45° 风向角下膜面受力分析 | 第50-55页 |
4.4.4 90°风向角下膜面受力分析 | 第55-61页 |
4.4.5 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