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一 前言 | 第11-17页 |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 1.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3.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 二 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现状 | 第17-31页 |
| (一)微博及舆论的概念 | 第17-20页 |
| 1.微博及其创新发展 | 第17-19页 |
| 2.舆论的概念 | 第19-20页 |
| (二)微博舆论的要素与特征 | 第20-25页 |
| 1.微博舆论的要素 | 第20-23页 |
| 2.微博舆论的特征 | 第23-25页 |
| (三)微博舆论传播特征 | 第25-27页 |
| 1.真实性与虚假性共存 | 第25页 |
| 2.非理性情感的宣泄大于理性观点的表达 | 第25-26页 |
| 3.网络舆论主体呈低龄化趋势 | 第26-27页 |
| (四)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 第27-31页 |
| 三 “‘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微博舆论的形成与演变 | 第31-39页 |
| (一)微博舆论的形成 | 第31-32页 |
| 1.事件的曝光 | 第31页 |
| 2.意见的汇聚 | 第31页 |
| 3.政府与媒体的介入 | 第31-32页 |
| (二)微博舆论的发展阶段 | 第32-33页 |
| 1. 散播阶段:2015年6月 2 日2时 52分——12时59分 | 第32页 |
| 2. 集聚阶段:6 月2日 13时——21时29分 | 第32页 |
| 3. 热议阶段:6 月2日 21时30分——6 月8日 12时59分 | 第32-33页 |
| 4. 流行阶段:6 月8日 13时之后 | 第33页 |
| (三)各阶段中舆论议题的演变 | 第33-35页 |
| 1.散播阶段:内容单一且传播范围小 | 第34-35页 |
| 2.集聚阶段:逐渐丰富,同时成为热点 | 第35页 |
| 3.热议阶段:数量大、覆盖范围广且变换速度快 | 第35页 |
| 4.流行阶段:衍生出多个事故外的其他话题 | 第35页 |
| (四)各阶段中网民的态度和情绪的演变 | 第35-36页 |
| (五)微博舆论的消散 | 第36-39页 |
| 四 “‘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微博舆论引导经验 | 第39-45页 |
| (一)主流媒体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 | 第39-42页 |
| 1.信息及时推送,持续跟踪报道 | 第39页 |
| 2.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多样化 | 第39-41页 |
| 3.推出微评,主动释疑 | 第41-42页 |
| (二)本土媒体积极发声强化引导 | 第42-43页 |
| 1.头条式的持续报道,建立微话题 | 第42-43页 |
| 2.注入人文关怀 | 第43页 |
| (三)议程设置引导舆论传播方向 | 第43-44页 |
| (四)网民自发传播正能量净化舆论环境 | 第44-45页 |
| 五 突发事件的微博舆论引导策略 | 第45-51页 |
| (一)提升媒体的媒介素养 | 第45-46页 |
| (二)创新微博运营商监管技术 | 第46-47页 |
| (三)培养积极的意见领袖 | 第47-48页 |
| (四)加强自律,争做文明网民 | 第48-51页 |
| 结语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