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背景下村庄空间布局研究--以特克斯县阔克苏村为例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范围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 第二章“美丽乡村”相关理论简析与阔克苏村概况 | 第18-25页 |
| ·村庄的形成与演变 | 第18-19页 |
| ·村庄的概念 | 第18页 |
| ·村庄的形成 | 第18页 |
| ·村庄的历史演变 | 第18-19页 |
| ·“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与内容 | 第19-20页 |
| ·“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 | 第19页 |
| ·“美丽乡村”的内容 | 第19-20页 |
| ·“美丽乡村”的特征 | 第20页 |
| ·阔克苏村概况 | 第20-23页 |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 ·自然环境 | 第21-22页 |
| ·历史沿革 | 第22页 |
| ·人口规模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阔克苏村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探讨 | 第25-33页 |
| ·村庄空间布局形态 | 第25-27页 |
| ·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 ·村庄建设无序 | 第27页 |
| ·土地利用和建筑质量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 ·缺乏地域特色 | 第28页 |
|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 第28-29页 |
| ·道路系统不完善 | 第29页 |
| ·基础设施落后 | 第29页 |
| ·综合防灾能力弱 | 第29页 |
| ·问题探究 | 第29-30页 |
| ·对村庄规划认识不足 | 第29-30页 |
| ·盲目“模仿”情况严重 | 第30页 |
| ·缺少专业的规划管理人才 | 第30页 |
| ·村庄发展条件分析 | 第30-32页 |
| ·村庄性质 | 第30-31页 |
| ·阔克苏村发展战略目标 | 第31页 |
| ·发展条件分析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院落空间与建筑设计布局研究 | 第33-47页 |
| ·建筑现状分析 | 第33页 |
| ·院落空间布局 | 第33-36页 |
| ·居民点整治 | 第33-34页 |
| ·院落布局 | 第34-36页 |
| ·住宅建筑设计 | 第36-40页 |
| ·维吾尔族住宅建筑 | 第37-38页 |
| ·哈萨克族住宅建筑 | 第38-39页 |
| ·其他少数民族住宅建筑 | 第39-40页 |
| ·户型布局与设计 | 第40-42页 |
| ·公共设施规划与布置 | 第42-43页 |
| ·公共设施布置原则 | 第42页 |
| ·公共设施配置 | 第42-43页 |
| ·基础设施规划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村庄空间、院落、建筑布局策略研究 | 第47-57页 |
| ·空间布局方法研究与策略 | 第47-50页 |
| ·山水格局 | 第47页 |
| ·乡村空间布局模式 | 第47-49页 |
| ·乡村空间轴线 | 第49页 |
| ·营造和谐色彩 | 第49-50页 |
| ·村庄空间规划策略 | 第50-53页 |
| ·公共空间规划与布置 | 第50-51页 |
| ·道路空间的开发 | 第51-52页 |
| ·营造绿地空间网络 | 第52-53页 |
| ·生态环境规划 | 第53-54页 |
| ·建筑风貌规划 | 第53页 |
| ·景观风貌规划 | 第53-54页 |
| ·人文风貌规划 | 第54页 |
| ·院落与建筑布局策略 | 第54-56页 |
| ·院落布局 | 第54-55页 |
| ·建筑设计策略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研究回顾 | 第57页 |
| ·研究成果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附录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