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3页 |
·放线菌研究概述 | 第9-20页 |
·放线菌的分类 | 第10-11页 |
·放线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放线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放线菌应用性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筛选代谢抗生素类的放线菌 | 第15-16页 |
·筛选农用拮抗放线菌 | 第16-18页 |
·筛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放线菌 | 第18-19页 |
·筛选具有有特殊作用的放线菌 | 第19页 |
·国内外放线菌研究对比 | 第19-20页 |
·古菌研究概述 | 第20-30页 |
·古菌的价值 | 第21-23页 |
·古菌的分类及分布概况 | 第23-26页 |
·古菌相关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选题背景依据及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30-31页 |
·选题的背景依据 | 第30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30-31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31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33-35页 |
·艾比湖自然条件 | 第33-34页 |
·艾比湖的演化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5-44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7页 |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35页 |
·试剂药品 | 第35-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培养基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4页 |
·土样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37页 |
·湖底沉积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细菌 16S rDNA文库的构建 | 第38-42页 |
·放线菌和古菌 16S rDNA序列的PCR扩增 | 第38-39页 |
·16S rDNA序列PCR产物的纯化 | 第39页 |
·16S rDNA序列与T-载体的连接 | 第39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9-40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40页 |
·质粒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40-41页 |
·阳性克隆的PCR筛选 | 第41-42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 | 第42页 |
·稀有度及覆盖率分析 | 第42页 |
·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42-43页 |
·核酸序列收录号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4-56页 |
·艾比湖湖底沉积物理化因子测定 | 第44页 |
·湖底沉积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4-45页 |
·放线菌和古菌 16S rDNA序列的PCR扩增 | 第45-46页 |
·放线菌和古菌 16S rDNA片段的回收 | 第46-47页 |
·沉积物中放线菌和古菌 16S rDNA文库构建及鉴定 | 第47-49页 |
·沉积物中放线菌和古菌 16S rDNA RFLP酶切分析 | 第49-50页 |
·稀有度分析 | 第50-51页 |
·放线菌 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 第51-54页 |
·古菌 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页 |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图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