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铁改性活性炭吸附Cr(Ⅵ)、Pb(Ⅱ)的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引言 | 第12页 |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 第12-13页 |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13页 |
·含铬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3页 |
·含铅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3页 |
·重金属废水处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3-23页 |
·物理处理法 | 第14-18页 |
·化学处理法 | 第18-19页 |
·生物处理法 | 第19页 |
·含铬废水处理技术 | 第19-21页 |
·含铅废水处理技术 | 第21-22页 |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新技术 | 第22-23页 |
·活性炭概述 | 第23-27页 |
·活性炭的微观物理结构特性 | 第23-25页 |
·活性炭的表面化学结构特性 | 第25-26页 |
·活性炭的物理化学吸附机理 | 第26-27页 |
·活性炭的改性研究 | 第27-33页 |
·活性炭的表面物理改性 | 第27-28页 |
·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改性 | 第28-33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3-3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表面理化性质分析 | 第34-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4-35页 |
·氯化铁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第35页 |
·活性炭的表征方法 | 第35-39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39-43页 |
·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测定结果 | 第39-41页 |
·SEM电镜扫描结果分析 | 第41页 |
·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Boehm滴定结果分析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氯化铁改性活性炭吸附Cr(Ⅵ)的试验研究 | 第44-52页 |
·试验与分析方法 | 第44-46页 |
·铬离子溶液的配置 | 第44页 |
·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氯化铁改性活性炭吸附Pb(Ⅱ)的试验研究 | 第52-59页 |
·试验与分析方法 | 第52-54页 |
·铅离子溶液的配置 | 第52页 |
·分析方法 | 第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4页 |
·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电镀废水的应用处理试验 | 第59-61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9页 |
·试验材料 | 第59页 |
·试验方法 | 第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吸附过程及机理的初步探究 | 第61-72页 |
·吸附热力学分析 | 第61-66页 |
·吸附等温线方程基础理论 | 第61-63页 |
·吸附Cr(Ⅵ)等温线拟合 | 第63-65页 |
·吸附Pb(Ⅱ)等温线拟合 | 第65-66页 |
·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66-71页 |
·吸附动力学基础理论 | 第66-68页 |
·吸附Cr(Ⅵ)动力学分析 | 第68-69页 |
·吸附Pb(Ⅱ)动力学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