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地区绿地空间格局评价与调控研究--以合肥滨湖新区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选题来源 | 第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20页 |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文献分析 | 第20页 |
·调查研究 | 第20页 |
·实例研究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总体思路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快速城镇化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理论研究 | 第24-32页 |
·快速城镇化 | 第24页 |
·城镇化及后果 | 第24页 |
·城镇化研究现状 | 第24页 |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理论研究 | 第24-32页 |
·概念厘定 | 第24-26页 |
·城市绿地的功能 | 第26-28页 |
·城市绿地的分类 | 第28-29页 |
·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类型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快速城镇化地区绿地空间格局评价体系建构 | 第32-44页 |
·评价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 第32页 |
·匹配因子评价体系构建 | 第32-41页 |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3页 |
·匹配因子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 | 第33-34页 |
·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4-37页 |
·评价指标量化及获取 | 第37-38页 |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38-40页 |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 | 第40-41页 |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41页 |
·评价体系结构特征及局限性 | 第41-44页 |
·评价体系的建构特征 | 第41-43页 |
·评价体系局限性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合肥滨湖新区绿地空间格局评价 | 第44-67页 |
·滨湖新区绿地建设背景 | 第44-49页 |
·合肥滨湖新区概况 | 第44-46页 |
·上位规划解读 | 第46-48页 |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48-49页 |
·滨湖新区绿地空间格局分析 | 第49-60页 |
·滨湖区绿地布局现状分析 | 第49-50页 |
·滨湖新区绿地类型定额指标分析 | 第50-54页 |
·合肥滨湖区绿地空间格局指数分析 | 第54-60页 |
·滨湖新区绿地空间格局评价 | 第60-63页 |
·滨湖新区绿地空间格局评价标准 | 第60-61页 |
·滨湖新区绿地空间格局评价 | 第61-62页 |
·评价结果 | 第62-63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优势与动力 | 第63-65页 |
·矛盾与制约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滨湖新区绿地空间格局调控对策 | 第67-76页 |
·规划理念 | 第67-68页 |
·系统整体性 | 第67页 |
·生态均衡性 | 第67页 |
·时空连续性 | 第67-68页 |
·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 第68页 |
·调控途径 | 第68-73页 |
·总量调控 | 第68-69页 |
·质量调控 | 第69-71页 |
·连通调控 | 第71-73页 |
·功能调控 | 第73页 |
·合肥滨湖新区绿地发展模式探讨 | 第73-76页 |
·合肥滨湖新区绿地发展模式创建 | 第73-74页 |
·合肥滨湖新区绿地发展模式探讨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6-79页 |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本文不足 | 第77页 |
·研究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 | 第85-90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