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耐热性差异及其产量和生理特性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高温胁迫对黄瓜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11-15页 |
·对细胞膜结构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13页 |
·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 第13页 |
·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3-14页 |
·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 第14页 |
·对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循环的影响 | 第14-15页 |
2 高温胁迫对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15-17页 |
·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15页 |
·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15-16页 |
·对花器发育的影响 | 第16页 |
·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3 黄瓜耐热性的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 | 第17-18页 |
·鉴定方法 | 第17页 |
·评价指标 | 第17-18页 |
4 提高黄瓜耐热性的途径 | 第18-20页 |
·Ca~(2+)提高黄瓜幼苗耐热性 | 第18-19页 |
·油菜素内酯提高黄瓜幼苗耐热性 | 第19页 |
·多胺提高黄瓜幼苗耐热性 | 第19-20页 |
·水杨酸提高黄瓜幼苗耐热性 | 第20页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黄瓜种质资源收集与耐热性鉴定 | 第22-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材料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4页 |
·耐热性综合分析 | 第24-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种子发芽期耐热性测定 | 第26-27页 |
·田间幼苗期耐热性筛选 | 第27页 |
·耐热性综合分析 | 第27-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高沮胁迫对苗期黄瓜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32-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幼苗的培养与处理 | 第32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32-33页 |
·仪器与用品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高温胁迫对苗期黄瓜叶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高温胁迫对苗期黄瓜叶抗氧化系统相关物质的影响 | 第35-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不同耐热黄瓜品种果实性状及产量差异 | 第40-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供试品种 | 第40页 |
·试验地点 | 第40页 |
·试验设计 | 第40-41页 |
·栽培管理 | 第41页 |
·试验统计与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不同黄瓜品种生育期比较 | 第41页 |
·不同黄瓜品种果实性状比较 | 第41-42页 |
·不同黄瓜品种产量比较 | 第42-43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4-48页 |
1 讨论 | 第44-46页 |
·不同生态型的黄瓜耐热性差异 | 第44页 |
·种子萌发受高温抑制生长的原因 | 第44-45页 |
·黄瓜耐热性抗氧化酶的协同作用 | 第45-46页 |
·耐热性指标的确定 | 第46页 |
2 结论 | 第46页 |
3 本文创新点 | 第46-47页 |
4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发表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