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社会排斥理论综述 | 第11-13页 |
·进城农民工子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主要概念的界定及操作化 | 第17-19页 |
·分析框架 | 第19页 |
·理论假设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调查结果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及受到社会排斥现象 | 第22-31页 |
·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发展阶段及现状 | 第22-24页 |
·发展阶段 | 第22-23页 |
·融入现状 | 第23-24页 |
·进城农民工子女对生活环境的排斥 | 第24-25页 |
·流出地与流入地文化差异 | 第24-25页 |
·对居住条件的排斥 | 第25页 |
·学校教育的排斥 | 第25-27页 |
·学习环境的排斥 | 第27-29页 |
·心理层面的排斥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影响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因素分析 | 第31-44页 |
·制度因素 | 第31-33页 |
·社会因素 | 第33-38页 |
·传统思想的影响 | 第33页 |
·同辈群体接纳程度 | 第33-36页 |
·市民接纳程度 | 第36-37页 |
·大众传媒的负面“标签”影响 | 第37-38页 |
·家庭因素 | 第38-42页 |
·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 第39页 |
·父母职业的影响 | 第39-40页 |
·父母文化素质的影响 | 第40-41页 |
·家庭居住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自身因素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促进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对策建议 | 第44-50页 |
·改革对农民工不公平的政策和制度 | 第44-47页 |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户籍身份向公民身份转化 | 第44-45页 |
·改革户籍制度产生的城乡教育的不同政策待遇 | 第45-46页 |
·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 第46-47页 |
·提高社会认同,消除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隔阂 | 第47-49页 |
·积极创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提高社会认同 | 第47-48页 |
·加强教育和宣传,消除歧视心理和歧视行为 | 第48页 |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规范流动人口 | 第48-49页 |
·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个体素质 | 第49-5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一、本文的结论 | 第50页 |
二、讨论 | 第50-51页 |
三、本文的创新点 | 第51页 |
四、研究不足之处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问卷)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