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公意学说的现代性解读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 一.研究之源起 | 第8-9页 |
| 二.研究之意义 | 第9-10页 |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一)对公意思想的质疑 | 第11-13页 |
| (二)为公意思想的正名 | 第13-15页 |
| 四.公意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 第15-21页 |
| (一)公意思想的产生 | 第16页 |
| (二)公意思想的界说 | 第16-17页 |
| (三)公意思想的特征 | 第17-21页 |
| 第二章.卢梭的双重理性观及其批判 | 第21-26页 |
| 一.第一种理性——个体的“自存”理性 | 第22-23页 |
| 二.第二种理性——法治下的契约理性 | 第23-24页 |
| 三.卢梭理性观的批判 | 第24-26页 |
| (一)正义与理性的理解 | 第24-25页 |
| (二)道德与理性的理解 | 第25-26页 |
| 第三章.公意内涵的现代性解读 | 第26-34页 |
| 一.公意内涵的文本解读 | 第26-30页 |
| (一)公意是基于契约理性的普遍规范 | 第26-27页 |
| (二)公意与众意:契约理性和自存理性的互动关系 | 第27-28页 |
| (三)公意与人民和主权者 | 第28-30页 |
| 二.公意学说所体现的现代性 | 第30-34页 |
| (一)公意:从权力到新的权力到权利 | 第30-31页 |
| (二)公意:全体人民的共同的道德特质 | 第31-32页 |
| (三)公意:从自由到民主 | 第32-34页 |
| 第四章.黑格尔对公意的曲解 | 第34-38页 |
| 一.黑格尔对卢梭个人主义的批判 | 第35-36页 |
| 二.黑格尔与卢梭社会整合思路之差异 | 第36页 |
| 三.正确理解黑格尔对卢梭的批判 | 第36-38页 |
| 第五章.结语:正确看待卢梭的公意理论 | 第38-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