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三、文章的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 第9-12页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司法纷争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现实体现 | 第16-18页 |
一、1997 年“化工厂盗窃”案 | 第16-17页 |
二、孙某非法处置冻结的财产案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司法解释的分歧 | 第18-22页 |
一、最高人面检察院的批复 | 第18-19页 |
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规定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单位犯罪本质辨识 | 第22-41页 |
第一节 学界理论纷争 | 第22-24页 |
一、否定说的立场 | 第22-23页 |
二、肯定论的立场 | 第23-24页 |
三、折中论的立场 | 第24页 |
第二节 对否定说和折中说的批判 | 第24-31页 |
一、对否定说的批判 | 第24-30页 |
二、对折中说的批判 | 第30页 |
三、两个学说的错误根源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理论根据的反思 | 第31-41页 |
一、单位犯罪的立法重心及其本质 | 第31-34页 |
二、单位及其成员承担责任的根据-单位替代责任说 | 第34-38页 |
三、“肯定说”的理由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关于我国单位犯罪的延伸思考 | 第41-51页 |
第一节 单位犯罪并科罚金立法不足与完善 | 第41-44页 |
一、我国单位犯罪并科罚金立法现状 | 第41-42页 |
二、单位犯罪并科罚金违背刑法基本原理 | 第42-43页 |
三、单位犯罪并科罚金立法修改建议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我国单位犯罪刑事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 第44-51页 |
一、国外处罚单位犯罪的刑罚模式借鉴 | 第44-46页 |
二、对我国单位增设全新刑种 | 第46-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